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伍连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人伍连德 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1911年,伍连德创建了“北满”防疫处,这是中国常设卫生防疫机构之发轫。他亲任总医官,之后带领着中国第一代防疫人驻守哈尔滨20余年。其间,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成功地抗击了哈尔滨1919年夏季的霍乱和1920年的肺鼠疫。1932年,他又成功地控制了上海霍乱。 东北鼠疫流行中的疑似病院。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认定的甲类传染病仅有两种:鼠疫、霍乱。鼠疫也称“黑死病”,在世界范围内曾三次大流行,数千万人殒命。而在清朝末年,华人医生伍连德仅用4个月就领导消灭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死于疫病的人数止于6万人 伍连德(1879~1960),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人,剑桥大学首位华人医学博士。 伍连德祖籍为中国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殖民地槟榔屿,马来亚(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他的故乡。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清廷派遣,赴哈尔滨主持治疫,因功勋卓著而“获赏”医科进士。1911年4月,国际防疫大会召开,伍连德被公举为会长。 1911年,伍连德创建了“北满”防疫处(后为东北防疫事务总处),这是中国常设卫生防疫机构之发轫。他亲任总医官,之后带领着中国第一代防疫人驻守哈尔滨20余年。其间,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成功地抗击了哈尔滨1919年夏季的霍乱和1920年的肺鼠疫。1932年,他又成功地控制了上海霍乱。 此外,伍连德还创立了中华医学会,任《中华医学》杂志主编,编撰了《中国医史》《鼠疫概论》《霍乱概论》等专著。他还曾力争收回了一直由洋人把持的全国海港检疫主权,制定了中国海港检疫制度。伍连德筹建了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为其首任院长,并于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伍连德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曾被日军诬为间谍在沈阳拘留,后经英国领事斡旋保释南下赴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举家返回马来亚。 1947年,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从此淡出了国人的视野。伍连德“重返”现代中国,逐渐被人知晓,始于一场烈性疫病,即2003年SARS以后。 2008年9月,在原东北防疫事务总处旧址上,哈尔滨市建立了伍连德纪念馆。 2010年岁初,《中国新闻周刊·往事》栏目谨以此文,纪念伍连德逝世50周年。 2007年,诺贝尔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披露了1901至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资料。与中国相关的被提名者共有3个人:一位是曾在奉天(今沈阳)南满医学院工作的日本人,一位是在北京工作的法国外交官,以及成功地控制了1910年东北大鼠疫的中国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伍连德被诺奖提名的理由是: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发现了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 伍连德,尽管当时有英侨民身份,但在诺奖候选人表中,“Country”(国家)一栏为 “CHINA”。 这是已公开资料中,首位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获得提名的1935年,华人医生伍连德56岁,回到中国服务已28年。 伍博士在1910 1910年12月24日,清王朝的最后一个冬天。临危受命的伍连德来到哈尔滨的华人居住区傅家甸时,这里已经是人人自危。 鼠疫的最先感染者,是那些捕捉旱獭的关内移民。人们这次从旱獭身上感染的,是借呼吸和飞沫传染的肺鼠疫。病人先是发高烧、打寒战、头痛、骨痛,然后胸闷、干咳、咳痰带血……不久即窒息死亡,死后皮肤呈青紫色。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次出现客栈暴死患者,11月8日,疫情就传到了“北满洲”的中心城市哈尔滨。 哈尔滨的名字来自满洲话,意思是“晒鱼网的地方”。1908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迅速繁荣起来,人口达到七万。这里居住了许多俄罗斯和日本侨民,是俄国势力在“满洲”的主要中心。 当时的傅家甸是贫民棚户区,约有2.4万名中国人聚居,疫情首先在那里爆发了。“那里没有医院、实验室和防疫消毒站,只有两名西医和一个曾经是浴室的防疫室,用来安置那些怀疑被传染的病人,就是那些发烧、头痛、咳血痰的病人,他们被不加区分地扔在那里。”40年后,伍连德在他的英文著作《抗疫斗士——一个现代华人医生的自传》里这样记述。 那时,整个傅家甸只有两名中国西医,是总督锡良由奉天(今沈阳)派来的。他们只能将病人遣送到特定地点,并将病死者收殓埋葬。 尽管这场肺鼠疫和老鼠无关,但当时为了防疫,采取了奖励捕鼠的措施。东北三省规定:“活鼠毙鼠每个铜币七枚,由就近巡警发给。”仅奉天省处置的老鼠就有80972只。公共卫生也第一次引起了重视,吉林省“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在铁岭,政府发放了10000多只“呼吸囊”,“勒令人民尽带呼吸囊”“由巡警随时稽查,如有不遵守者,即以违警论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