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杰文_挽歌与祭文_在_类型_的_对话_中表演权力_民族艺术2_2016.pdf
文化研究
2
0
1
0
2
挽歌与祭文
———在“类型”的“对话”中表演权力
●王杰文
摘 要:在晋西乡村的葬礼中有表演“挽歌”与“祭文”的习俗,“挽歌”是死者的女性亲属的仪
式性恸哭,“祭文”是丧礼仪式的主持者(礼生)对死者直系亲属关于死者的回忆性叙
事的一种“诗歌化”的唱诵。正是在“挽歌”与“祭文”“类型”的“对话”性表演当中,乡村
社会的权力关系获得了文化性的建构。
类型;对话;语境;权力
关键词:
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1003-2568 2010 02-0042-09 G122 K892.22 A
作 者:王杰文,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邮编:
100024
“挽歌”几乎是一种为世界各族人民所广 德,抚慰死者的灵魂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泛实践的口头民俗类型。劳里·航柯先生在综 “挽歌”的表演者都是死者的女性直系亲属,
②
合研究了世界各地,尤其是东欧、北欧范围内 尤其是那些年老的寡妇 。在某些地方,还出
③
的“挽歌”传统后提出:“挽歌可以从总体上被 现了职业化的“挽歌”表演者 。然而,在整个
界定为即兴表演的哀悼性的诗歌,但是,它们 世界范围内,由男性表演“挽歌”的风俗却极
遵循着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主要的表演 ④
其罕见,除非是在悲悼亡妻的情况下 。
①
语境是那些代表人生转捩点的分离仪式。” 然而,在山西省柳林县北部的葬礼当中,
航柯先生发现,尽管世界各地的“挽歌” 除了“挽歌”表演之外,还普遍地流行着由男
表演在表演者的角色身份、表演对象、表演的 性表演“祭文”的风俗,“祭文”包括“序文”、
方式以及表演的语境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是, “哀诗”与“祭歌”三个部分。“祭文”的表演者
“挽歌”表演的主题与母题的范围却十分有 也是整个葬礼的主持者,当地人称之为 “礼
限,一般都是悲悼死者的永逝,夸奖死者的功 生”。葬礼一般邀请四名“礼生”,分别扮演“统
, , 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志材料证明,“挽歌”总是在代表人生转捩点的仪式当中举行的,因此,“挽
① Honko Lauri 1974 10.
歌”是最后告别时的诗歌———亲属的去世、女儿的出嫁、儿子的入伍都是表演“挽歌”的恰当的语境。“挽歌”的艺术感染
力既来自表演者的强有力的情感经验,也来自于表演者对于诗的敏感性。
②劳里·航柯先生发现,“挽歌”最好的表演者据说是那些年老的妇人,尤其是年老的寡妇们。他引述波卡的话说:“(寡妇)
也曾经历了生命中的阴暗面;人们可以说,那一生活经验教会了她们如何哭泣;她们已经陪伴他们的丈夫或者孩子去过
了死者的世界,在现实世界当中她们曾与她们走向战场的儿子生离死别;她经常艰难地与贫困做斗争。因此,她们根本
不需要努力去获得一种悲伤的意识状态;她们的心里早已满是悲伤。”因此,“没有谁的挽歌可以像寡妇的挽歌那样催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