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扬园林风格差异及其成因初探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 ():
!# !! $ $$# % $$
!#$%’ ( )*+, -%. /$+01$2 3’’+.+
文章编号: ( )
’(#)! !# $($$#(#
苏扬园林风格差异及其成因初探
李金宇
(扬州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扬州 !!#! )
摘要:扬州园林色彩艳,建筑大,有市民化的倾向;苏州园林色彩雅,建筑巧,有文人化的
倾向。扬州园林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苏州园林具有传统性和纯正性的特点。究其原
因,苏、扬两地园林风格的差异性,是因为两地不同的园主、画风和学风造成的。扬州多盐
商巨贾造园,苏州多官宦文人构园。扬州园林受扬州画派和扬学的影响;苏州园林受吴门画
派和吴学的影响。参’#
关键词:扬州园林;苏州园林;中国园林;园主;画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9:;) 6) 文献标识码:
扬州与苏州在地域、历史、文化和风光等方面颇为相似,都是江南名城,都是山温水软之乡,都
是人文荟萃之所,其园林同属江南园林系统,都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艺术的极高成就。但两地的园林
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可比性,过去单独分析个体的文章不少,而作二者比较的不多。即使涉及比
较,也多提纲挈领。是什么造成苏、扬园林风格的不同,造成两地园林在建筑大小、色彩和整体审美
感官上的差异?除了相师、匠工的直接参与外,还有哪些因素?追究这其中的内在原因,或许对我们
深入了解两地园林有不小的启示。
’ 园主身份对园林的影响
! ! 盐商与扬州园林
扬州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最富饶的城市,盐商起了极大的作用,“扬州繁荣以盐盛”。在有了雄厚的
经济基础后,追求居所的气派,住宅的舒适,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既可闲时会集宾朋,又可借此炫
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竞相治园,精心营构便蔚然成风。扬州盐商园林曾遍布街巷。清代小说家吴趼
人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写到:“原来扬州地方,花园最多,都是那些盐商盖的……久闻扬州
盐商阔绰,今到了此地,方才知道名不虚传。”惺庵居士 《望江南百调》亦云:“扬州好,侨寓半官
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并且,扬州盐商不但是好建园,而且是以建
名园为幸事。梁章钜 《浪迹丛谈》卷二云:“(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扬城盐商中,有三通人,皆
有名园,即江鹤亭之康山,汪蛟门之百尺梧桐阁,马半槎之小玲珑山馆,后先媲美,鼎峙而三。”而
作为最主要的盐商主流徽商,更是扬州园林的主要拥有者。有人考证,李斗《扬州画舫录》全书所录上
百座园林,确定是徽商建造的有数十座之多。乾隆皇帝在扬州游览的 座私人园林,其中 座是徽
’= ’$
商的。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李金宇,讲师,从事园林文化和审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01/.2.304 5 ’)$ 6 78,
万方数据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 #((% *
! # 文人与苏州园林
与扬州不同的是,苏州园林的主人则主要是! 类人,“贬谪、隐逸的官吏,无心爵禄的吴中名士,
[]
如沧浪园的主人是北宋诗人苏舜钦,曲园的主人是晚清朴学大师
崇尚风雅、修养有素的文人官僚。”
俞樾的书斋花园,耦园的主人是官至安徽巡抚、摄两江总督的沈秉成,拙政园的主人则是明正德四年
监察御史王献臣,苏州燕园更是传为晚明文坛领袖钱谦益与名妓柳如是厮守的红豆山庄绛云楼的旧
址,其文气盎然,让人不免生出几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性联想。他们几乎都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
都是文人出身,并且多是失意、退隐的文人,“城市山林”的高墙深囿,小院庭深,仿佛正是他们远
离喧嚣,内向、幽闭心境的曲折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