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史和哲学史之间--徐牟唐象山思想的研究之的研究.pdf

在思想史和哲学史之间--徐牟唐象山思想的研究之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文指导小组成员 徐洪兴 教授 杨泽波 教授 吴震 教授 陈居渊 教授 刘康德 教授 谢遐龄 教授 万方数据 目 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弓I言…………………………………………………………………………………………………………….1 一、象山学的特色………………………………………………………………1 二、本文的问题意识…………………………………………………………..10 三、选题的意义………………………………………………………………一20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21 五、思想史的研究路径与哲学史的研究路径………………………………..21 六、本文的篇章结构…………………………………………………………….25 第一章方法的考察:象山学研究的路径………………………………………………。28 第一节思想史的方法:徐复观研究象山学的路径……………………………..29 一、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29 二、象山的时代课题…………………………………………………………..31 三、象山的思想结构:拯救社会的良方……………………………………..34 四、朱陆异同:两种救世之方的评判………………………………………..37 第二节形上学的研究方法:牟宗三研究象山学的路径………………………..41 一、非分解地立义与分解地立义……………………………………………..41 二、道德的他律原则与自律原则……………………………………………..45 三、象山学的性质:是儒家还是禅家………………………………………..48 四、学路的辨识:是儒学正宗还是别子为宗………………………………一51 第三节即哲学史以言哲学的方法:唐君毅研究象山学的路径………………..53 一、哲学观、哲学方法与态度………………………………………………..53 二、即工夫论以言心性论,即心性论以言工夫论…………………………一58 三、知识与德性工夫的关系…………………………………………………..62 小结………………………………………………………………………………一69 第二章论象山之本心………………………………………………………………..74 第一节思想史视域中的本心……………………………………………………一75 一、本心:义利之辩的根据…………………………………………………..75 二、本心:本有的行为动机…………………………………………………..76 三、复本心:一个价值转换的过程…………………………………………..78 第二节创生直贯的本心…………………………………………………………..80 一、本体论的创生直贯义……………………………………………………..80 二、本心:意志自律原则……………………………………………………..87 三、本心的创生直贯义………………………………………………………..94 第三节本心是自己能升降之心…………………………………………………..96 一、超越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