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人虞集词探析
輔仁國文學報第二十七期
2008 年10 月 頁103-130
元人虞集詞探析
趙桂芬
台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提 要:
虞集( 1272-1348 )字伯生,號道園,是元代的一大文豪,詩、文俱有崇高的
地位,且善於精鑑書畫,工書法。後人對虞集的詩、文與書藝成就有高度的肯定與
推崇,近來學界對這些方面的關注與研究相當豐富,唯獨對其詞作的論述與評析,
可謂少之又少。 《四庫全書總目》稱曰:「有元一代,作者雲興,大德、延祐以還,
尤為極盛,而詞壇宿老,要必以集為大宗。」虞集《道園樂府》詞翰兼美,情韻豐
潤,善於以平易文字抒發內心深邃的情感,詞風兼擅高曠健拔與清婉深秀二者,堪
稱元代一大作手。故本文擬探析虞集《道園樂府》的內容,試由詞作一探元代「詞
壇宿老」──虞集《道園樂府》在詞史上的地位與價值。
關鍵詞:虞集、《道園樂府》、元詞、隱逸、道情
輔仁國文學報第二十七期
壹、前言
虞集( 1272-1348 )字伯生,號道園,祖籍仁壽(今屬四川),宋丞相虞宇文
(1110-1174)五世孫。元世祖至元年間隨父虞汲徙居臨川崇仁(江西崇仁)。虞集
三歲即知讀書,時逢世亂,干戈中無書冊可攜,母楊氏親自口授《論語》、《孟子》、
《左氏傳》及歐陽脩、三蘇父子詩文。虞集秉性聰慧,聞輒成誦。後流寓長沙,始
得刻本書,其時虞集已盡讀諸經,通曉大義。後以「契家子」從吳澄遊,吳澄治性
理之學,受其影響極大。成宗大德初年( 1297)至京,因館閣推薦,任大都路儒學
教授,擢國子助教。仁宗延祐四年( 1317)任集賢修撰,並考大都鄉試。泰定元年
(1324)考試禮部進士。是年,扈從泰定帝幸上都,以蒙、漢語講解經書,進奉訓
大夫秘書少監。泰定四年(1327)升任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文宗天曆二年(1329)
1
任奎章閣侍書學士,受命纂修《皇朝經世大典》,並參與制定朝廷典策 。每承顧問,
必委曲盡言,隨事諷諫。順帝即位,稱病歸臨川,至正八年五月(1348)卒,年七
十七。卒贈江西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封仁壽郡公。諡文靖。世稱邵庵先生。2
虞集是元代的一大文豪 ,詩、文俱有崇高的地位3 。明.宋濂《柳待制文集.後
記》曰:「天曆以來,海內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碩、烏傷黃公晉
卿及公(柳貫)四人而已。4 」《元史.黃溍傳》稱柳貫、黃溍、虞集、揭傒斯為「儒
林四傑」5 。虞集被譽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元.陶宗儀嘗曰:「國朝之詩,稱虞、趙
6
(孟頫)、楊(載)、范(梈)、揭(傒斯)。」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云:「延祐、
天曆之間,風氣日開,赫然鳴其治平者,有虞、楊、范、揭,又稱范、虞、趙、楊、
1 元.虞集:《道園學古錄》,卷32 〈送墨莊劉叔熙遠游序〉(《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冊
403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年),頁425 。
2 明.宋濂: 《元史》卷181 :「早歲與弟槃同闢書舍為二室,左室書陶淵明詩於壁,題
曰陶庵;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同註 1 ,冊101 ,頁661 。
3 黃兆漢: 《金元詞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年12月),頁222 。
4 明.宋濂《柳待制文集.後記》,引見《柳貫詩文集》(杭州:浙江古籍,2004 年8月),
頁 478 。
5 同註 2 ,頁663 。
6 元.陶宗儀:《輟耕錄》卷4 ,同註1 ,冊346 ,頁237 。
- 104 -
元人虞集詞探析
7
揭,一以唐為宗,而趨於雅,推一代之極盛。 」清.宋犖《漫堂說詩》云:「元初襲
金源派,以好問為大宗,其後則稱虞、楊、范、揭。8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