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标注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标注方法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标准等效采用 ISO1302——1992。 表面粗糙度原称表面光洁度,是指加工表面上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一 般由加工方法和其它因素形成。属于几何精度的表面结构范畴。通俗地讲,就是指零件表面经加工后遗留 的痕迹,在微小的区间内形成的高低不平的程度(也可以说成为粗糙的程度)用数值表现出来,作为评价 表面状况的一个依据。它是研究和评定零件表面粗糙状况的一项质量指标,是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排除了 表面形状和波纹度误差的零件表面的微观不规则状况。 零件在参与工作时,其表面的不规则状况直接影响了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疲劳强度;也影响了两 表面间的接触刚度、密封性;还影响流体运动阻力的大小、导电、导热等性能。因此,各国十分注意表面 粗糙度这门学科的发展。前苏联、德国和法国等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研究表面粗糙度对产品 质量的影响,并在改进表面特征状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化工作是从三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和形位公差一样,也是首先从解决图样标注的 统一开始的。前联邦德国标准 DIN140 发布于 1939 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表面粗糙度方面的标准。这个 标准只规定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把需要加工的表面分为▽、▽▽、 ▽▽▽、▽▽▽▽ ,不需要加工的表 面用符号∽表示。由于没有参数标准,因此各个符号均无既定的数值,而是凭目测加以区分。 最早制订表面粗糙度参数标准的是美国,它于 1940 年发布了美国标准 ASAB46.1—1940 《表面粗糙度、波纹度和加工纹理》,1947 年又修订为ASAB46.1—1947。标准采用中线制,在高度方 向并列四个参数,并规定了数值系列。美国的现行标准是ANSIB 46.1—1978,与英国、加拿大标准一致。 标准中规定了个各种参数及定义,明确以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为主要参数,其他参数在特殊需要时应用。 它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不分等级,采用与符号一起直接标注在图样上的形式表示。 1945 年前苏联颁布了国家标准ΓОСТ2789—45 《表面光洁度、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分级和表示法》。 标准采用中线制,只规定了一个参数即轮廓均方根偏差 HCK ,数值分 14 级。1951 年修订为ΓОСТ2789 —51,除HCK外,还增加了微观不平度平均高度HCP 。1959 年修订的标准ΓОСТ2789—59 用轮廓算术平均 偏差R 代替H ,用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代替H 。1973 年又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除原规定的轮廓算术 a CK z CP 平均偏差R 和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外,又增加了四个参数:轮廓最大高度R 、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 、 a z max m 不平度峰顶平均间距S和轮廓的支承长度率tp 。该标准规定了数值系列,取消了原来分为 14 级数值分级的规 定。由于前苏联是ISOTC 57/ SCI 的秘书国,因此 1973 年的标准与ISO468 是一致的。 1950 年英国颁布了国家标准 BS 1134—1950 《表面特征的评定》,采用中线制,规定了参数用轮廓度的 中心线平均值CLA 来评定。 日本于1955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 JISBO 601—1955 《表面粗糙度》。 随着国际标准的修订,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都修订了本国的标准,使其尽量与国际标准相一致。 我国的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制订工作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195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标准620.040—13《工 程制图表面记号及处理说明》中规定了表面光洁度符号为:毛面∽;普通光面▽、▽▽、▽▽▽;高级光 面▽▽▽▽ (加工方法)。1956 年发布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颁标准机 40—56 《表面光洁度代号和表面处理与热 处理说明的注法》和机 50—56 《表面光洁度等级及代号》中规定光洁度分为14 级,即▽1—3、▽▽4—6、 ▽▽▽7—9、▽▽▽▽10—14,对光洁度无特殊要求的表面注∽。标准中规定了以微量不平度的平均平方 根的偏差(HCK )或微量不平度的平均高度(HCP )为评定表面光洁度的参数,并规定了HCK 、HCP 的数值, 这与前苏联标准ΓОСТ2789—51 完全一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