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矿区综合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矿区综合报告

A矿区实习报告 矿区地质概况:A矿区地质概况(描述A矿区地质填图,包括自然地理、地层、构造、岩浆岩、) 1.自然地理: 1.1矿区地理概况:A矿床坐落于黄石市铁山区,东邻东方山,西界白雉山,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o54′43″,北纬30o13′10″。东距黄石市中心区25公里,东南距大冶市15公里,为黄石、大冶、鄂州三市的结合部。10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便利。A矿床开采历史悠久,自公元226年开采迄今已有近1800余年。A矿床累计探明铁矿资源储量1.6亿吨,每年开采约300万吨,经过50年的大规模开采,已经消耗1.3亿吨铁矿。如今,A矿床储备量不足3000万吨,年产量维持在100万吨左右。2008年,A矿床新近又探明深部铁矿资源2300万吨,打破了A矿床资源枯竭的论断,同时还发现了铜、金等矿藏资源,使得A矿床开采年限30年至40年。A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储量比较丰富。本区的成矿熔浆起源于上地慢的安山质一玄武安山质岩浆, 它们沿深断裂上侵形成岩浆房, 岩浆在其中发生演化包括分熔作用, 构造活动又驱使分熔岩浆及伴随的含矿流体多次上侵到地壳浅处就位而依次成岩成矿。 A矿区交通位置图 1.2地质概况:在大于构造上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华夏系构造系(以梁子湖NNE向断裂带和大磨山一鄂城隆起带为主体)的复合地带(熊鹏飞等1984,徐九华等,2006,杨明桂等,2011.)。矿区地层较为完整,从远古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主要为下三叠统A群大理岩、灰岩,A群从下至上可分为7个岩性段,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A群第四、五段大理岩。此外,矿区中部零星出露上叠统大降组灰岩,粉砂岩岩、页岩以及龙潭组硅质岩等。矿区地质构造复杂,除近NWW向的接触带构造外,还发育有大量展布方向为NWW向、NW向以及NNE向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矿区主要褶皱构造从南到北有铁山背斜、龙门山倒转向斜、龙洞一狮子山倒转背斜及象山倒转向斜,矿区主要构造格架。矿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为一系列压扭性、扭性断裂,它们往往切割所有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有部分断裂局部被中基性岩脉充填,断层破碎带中常见深色断层泥、糜棱岩、碎裂带、透镜体和石英团块发育。此外矿区节理也较为发育,其中多有铁,绿泥岩等填充物。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 含石英闪长岩及云斜煌斑岩、辉绿岩、闪长扮岩等。由于热液作用的影响,近矿的闪长岩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围岩蚀变种类有:矽卡岩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大理岩化等,其中前3种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 地层: 矿区内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三叠统、只在矿区的南缘和东端,才出露有小面积的上二叠统地层。 关于鄂东地区三叠系地层的划分,在1962年以前,大都是沿用谢家荣(1924),田奇隽 (1933) 和赵金科(1962)等的观点,将本区三叠系下部的黄灰、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夹泥 灰岩以及其上的灰色薄层灰岩夹页岩,再上的灰色块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统称为大冶群,将 其时代定为早三叠世。1962年以后,由于湖北区测队在大冶群下部找到了旱三叠世化石, 于是该队即将大冶群下部的厚175~500m的黄绿色页岩、簿层泥灰岩、灰岩划为大冶组, 归入下三叠统,而将原大冶群上部的厚约500m左右的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改称嘉陵江组,当时主要是根据岩性及与邻区对比将嘉陵江组的时代定为中三叠世。此一地 层划分方案在地质界曾广为流传,并一直被广泛采用到现在。 1979年张仁杰等发表了“湖北东南部三叠纪地层”一文,文中列举了在原嘉陵江组地 层中新近发现的大量牙形石化石,如在本矿区东南两公里的大理石厂附近:在原嘉陵江组地 层中发现有大量的化石,另在本矿区南面两公里的秀山也发现有大量牙形石化石。据此,该 同志等即认为应将原嘉陵江组的绝大部分划归下三叠统,并建议将鄂东的原嘉陵江组改称为 小河组,以免与四川的嘉陵江组混淆。 我队认为张仁杰等的意见是正确的,是可取的,因此,在本报省中即将嘉陵江组的时代 重又划入了早三叠世,但对“嘉陵江组”这一地层名称,为照顾到长期继承下来的习侦,仍 暂时继续沿用,但必须说明,本区的“嘉陵江组”无论在其时代和岩性上,均不能和川北标 准的嘉陵江组相对比,这是必须予以注意的。 本矿区内的地层,由于受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在棺材山逆断层以北,多巴变质,各地 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等。 构造: 整个A矿区的构造格架,基本上由一系列北西西向的线型复式背向斜和断裂所构成。 3.1褶皱 本区褶皱构造异常发育,贯通全区的主要褶皱由北而南依次有:龙洞狮子自筲斜、龙口 山倒转向斜。老A背斜(加“老”以示与原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