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领导活动的坐标系:管理方格理论 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 Blake,1918-2004)和简。莫顿(Jane S. Mouton)都是得克萨斯大学的教授。布莱克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于1941年在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47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得克萨斯任教,从事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莫顿于1957年在得克萨斯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不久即在该校任副教授,从事组织与管理领域的行为科学应用研究。 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模式 布莱克和莫顿认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对工作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程度上。对工作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的不同程度结合,能够形成多种类型的领导方式。这里所说的“对工作的关心”指领导者对组织中各类事项所抱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驱使着领导人为了完成目标而明确相应标准,对组织中的团队和员工进行指导,要求下级执行相关决策,关心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关心不仅仅指对物质产品的关心,还包括对决策质量、销售质量、工作效率、成果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关心。“对人的关心”指领导者对员工自身需求和发展所抱的一种态度。这里的“人”特指组织中所有的人,包括工厂、政府、学校、医院甚至家庭等组织的成员。这种态度驱使着领导者关注员工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人际友谊、个人在工作中的目标实现、个人的自尊、报酬的公平与否、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等。任何一个管理者的领导行为都会涉及这两个关心维度的方向和关心程度的高低。有的领导人偏于关心工作,有的领导人偏于关心人员,有的则能够兼顾二者。在关心程度上,由低到高也有相应的差别,可分为九个档次。从这一构思出发,他们建立了一个坐标体系,作为研究领导行为的基准,如下图所示。 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坐标图,横坐标表示“对工作的关心”,纵坐标表示“对人员的关心”。按照关心程度高低各分为9个档次,1为最低,9为最高,纵横交错,总共构成81个方格。其中有5个方格具有管理学上的典型意义,即贫乏型管理(1,1),权威型管理(9,1),乡村俱乐部型管理(1,9),中庸型管理(5,5),团队型管理(9,9)。布莱克和莫顿针对这五种典型模式,归纳总结了相应的定位特征和评价指标。人们可以根据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程度和对人员的关心程度不同,在图上找出自己所处的(或接近的)坐标位置,进而找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五种管理类型解析 贫乏型管理(1,1)。这是一种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人员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并不是组织的叛逆,恰恰相反,他们对组织有高度的依恋,而仅仅是缺乏热情和上进心而已。他们是理性的而不是糊涂的,其行为总是试图以最小的付出来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们往往具有“熬”出来的资历优势。国内的书籍在介绍这一类型时,经常出现一些误导性的解释,如把贫乏型管理者理解为能力低下者,这是有偏差的。管理水平低下不等于领导人的能力低下,不努力工作不等于不依赖组织。有时情况恰恰相反,领导人能力很高却管理效果不好,越是混日子的职员对组织的依附性越强。在中国,判断是否为贫乏型管理,有一个简易标准,凡是那种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挂在嘴边的领导者,恰恰是布莱克和莫顿强调的贫乏型管理者的写照。 贫乏型管理者会用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小的努力去完成必要的工作并维持人际关系。他们所求不多,但付出更少。他们只是按符合规定的标准去做事,且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用八个字形容最合适??“无精打采,放任自流”。他们的心理是要抓住现状,而不是抓住未来。他们为自己辩解的理由往往是:“现代化的激烈竞争会导致人性丧失”、“公司追逐利润是钱迷心窍”、“不遗余力向上爬肯定会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等等,其实不过是给自己无所作为寻找一个借口,实现心理平衡。 这种领导人,往往会以授权的名义把工作交给部属。与其说是授权,不如说是弃权。他们的理由是,工作要靠部下,一线工作者比领导者更清楚问题所在和关键环节,上级不宜对工作目标和进度加以硬性规定,传递信息要尽可能准确(实际是上转下达的传声筒而已),人员安排上给谁都行,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下面做什么就是什么。决策靠上级,干活靠下级,舒适靠自己。凡是那种遇事就声明“我不对这事负责,我只是在这儿工作”的人,就是这种类型领导者的口头禅。他们多数希望避免使自己处于被关注、被议论的地位。当组织内爆发冲突时往往会保持中立,摆出与世无争的姿态,不会激起别人对他的过分不满。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会紧紧盯着。可以说,是对自身利益“与世无争”,还是对事业发展“与世无争”,是对领导责任“难得糊涂”,还是对组织使命“难得糊涂”,是判断贫乏型管理与其他类型管理的分水岭。这种领导者,在组织发展史上不会留下自己的业绩,组织的记忆中也没有他们的空间。 从身心健康角度看,一个人从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