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笔记
课标要求: 1、列举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抗击沙俄等史实。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康熙初年面临怎样的形势? 1、在中央: 鳌拜专权 2、在地方: 西南:割据势力尚未清除(三藩叛乱) 3、在边疆: 东南:对台湾还没有完成有效的 控制, 西北: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 部需要加强管理, 西南:对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 控制 东北:沙俄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 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 平叛乱 定边疆 御外辱 黑龙江流域 新 疆 西 藏 云南 广东福建三地 平三藩,扫割据 收台湾,固海防 抗沙俄,护主权 征蒙古,平叛乱 康熙初年面临 的形势和任务 ①康熙初年面临怎样的形势? ② 他是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台 湾 尊喇叭,分治之 北京 智擒鳌拜,稳定秩序 措 施 影 响 结 论 平定“三藩” 巩固统治,有利安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收复台湾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抗击沙俄入侵 维护国家主权, 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三征噶尔丹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维护了统一 册封五世班禅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二、巩固统一国家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平定“三藩”(1673--1681) “三藩”的概念 控制地区: 平西王吴三桂、 定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 吴在云贵,尚在广东,耿在福建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中国通史全编》(下) 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1、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2、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 3、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 “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 从他们两人对台湾的认识来看,我们说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 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抗击沙俄 4、手段: 5、结果: 6、特点: 7、意义: 军事、外交 1689 《尼布楚条约》(内容) 平等协商 维护主权、边境安宁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1、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 2、目的:巩固东北边境,维护国家主权。 3、性质:反侵略战争。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噶尔丹) 清初,蒙古族一分为三: 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 进攻和占据喀尔喀部蒙古; 向东进犯至乌兰布通; 与沙皇俄国勾结,妄图分裂清领土。 背景: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是亲征。” ——康熙《瀚海》 军事:亲征 政治:多伦会盟 外交:移书沙俄 经过: 影响: 1、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 2、巩固了北部、西北边防,运用民族政策 成功地筑起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 壁。 “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阅读材料: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康熙 ⑴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⑵ 历史上还有哪一皇帝也有同样的民族思想,他采取过那些属于这一 思想的民族政策? ⑴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解题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 康熙帝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最主要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 清朝通过多伦会盟,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民族为清所用,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在修长城。(换句话说,就是喀尔喀蒙古,整个的蒙古变成了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 ⑵ 历史上还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