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不端
你觉得科研人员为什么会捏造、篡改或剽窃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
这话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颇有些耸人听闻的味道。不过客观地将,世上骗人的把戏太多,而且这些把戏一旦沾上科学的边儿,就更让人真假难辨、捉摸不透。然而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如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2.N射线——集体的自我欺骗
在1899年英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它引起了法国物理学界的狂热追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勒尔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跟进。1904年上半年,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但在法国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发现这种射线。后来,英国物理学家伍德证明,N射线纯属子虚乌有。布朗洛出于急于做出重大成就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了客观事实。而其他法国科学家则出于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了这幕集体自我欺骗的闹剧。
4. 冷核聚变——急于求成变笑柄
1989年3月23日,美国犹他大学的彭斯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弗莱什曼举行新闻发布
会,宣称在实验室的小型装置上,用钯作阴极电解重水,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的“冷核聚变”。但是,世界各地1000多个实验室始终没有人成功地重复出彭斯和弗莱什曼的实验结果,最终否定了这一成果。他们俩的故事也就成了科学界几乎人人皆知的反面教材。
5. 舍恩《科学》系列论文造假——明日之星的陨落
“舍恩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之一。2002年11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物理学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这8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内容涉及有机晶体管、超导装置和分子半导体等成果。时年32岁的舍恩曾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90篇论文,一度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候选人。但舍恩的研究结果遭到一些同行质疑,贝尔实验室为此邀请5名外部专家进行调查。专家们9月份得出的调查结果认为,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他的合作者们都是无辜的,对此毫不知情。舍恩大规模造假的原因在于他有强烈的名利心,希望通过抢先发表一些猜想而获取荣誉,最终身败名裂。
既有科学研究中的失误,也有人为的原因,而后者是主要的,它干扰了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进行。就如,对“新发现”的盲目乐观和狂热,为了成名而哗众取宠,为了求得经费而对论文急于求成,为了论战而醉心于新闻宣传,以至违背公认的科学研究准则,不切实际地向传媒渲染自己取得了科学的“进展”和具有的“伟大”意义。而某些对科学不甚了了的新闻记者,则以猎奇的心态不断在报章上制造轰动效应,从而把这种“病态”进一步升级。科学家的不端行为在过去被归结为个人道德问题,现在日益增多的事例表明,那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与科学体制、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的。由于科学事业的全球化,国际间科研合作得到了加强,这使得一些科研人员的作弊行为更难发现。另外民族主义倾向明显凌驾于科学之上,理应世界通行的伦理规范却没有渗透到所有国家的科学研究中,例如日本、中国,都尚未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科学界的不端行为。日本国内发生的不端行为,尽管迫于当时的形势会有一定的审查,但一旦事件平息,调查就会中断,甚至不了了之。中国“汉芯”造假事件被揭露后,上海交通大学宣称陈进欺骗了评委和领导,然而这一研究的立项、鉴定过程牵涉众多,岂是陈进一人能够“搞定”的?因此,有关方面处理这一事件的做法同日本迫于形势的调查一样,恐怕只是为了堵住泱泱众生之口,而缺乏彻底追查问题的决心。在优良科学道德学风的主流之下,科技界正面临浮躁学风、学术失范现象、科学不端行为并存的严峻挑战;在科技蓬勃发展的趋势和进程中,我国科学道德总体状况处于“滞后”和“爬坡”的阶段。不同意一些人所说的“整个学术界风气非常坏,严重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非常多”,这种说法缺乏认真的统计数据。对于不好的风气,我们应该重视,但不像某些人说的“一塌糊涂科学道德在学术行为方面国外的一些情况3.3 对科学道德的规范
造假,损害科学的生命
我们今天谈学术腐败,其实以官方的说法这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学术不端的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为什么我们坚持把中国的学术造假、学术不端行为称为学术腐败?是因为发生在中国的学术造假,有自己的特点,我把它叫做“中国特色的学术腐败”。
造假最多的是论文抄袭
发生在其他的国家的学术腐败,是个别人偷偷摸摸的个别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特别严重。但在中国发生的这些学术造假,常常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还和其他领域的腐败相结合,有的甚至是半公开进行的,即使是有人把它揭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springboot的校园二手交易小程序.docx VIP
- 小升初英语一般将来时专项训练.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非麻醉医师实施口腔诊疗适度镇静镇痛专家共识》解读.pdf VIP
- 2023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技术通则.docx VIP
- YY 0017-2016骨接合植入物 金属接骨板.pdf
-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年整理.pdf
- 12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pptx VIP
- 标准图集-23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pdf VIP
- 16第二编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