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 要
水稻(D伊口s口f咖L.)足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普通野生稻(咖_脚”Grim)被研究者广泛认为是栽
培稻的祖先,保存着栽培稻不具有或已经消失了的许多优异基因,是水稻育种的
天然基因库,所以研究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进,挖掘普通野生稻的优异基因
并应用于水稻育种是当前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分布我国北纬
18.73N至28.14N的12个普通野生稻为材料,以典型籼稻、粳稻为对照,对普通野
生稻的叶绿体DNA(cpDNA)和第四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期促进
对普通野生稻分子遗传多态性的认识,为将普通野生稻资源更好的应用于水稻分
育种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另外,对17个三系不育系叶绿体DNA也进行了比
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绿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碱基中,共检测到多态性碱基144个。其中普通野生稻间具多态性碱基117个,
表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普通野生稻间存在遗传分化。典型籼稻与典型粳稻之间有
131个具亚种特征性差异碱基;爪畦稻在这些特征性位点的碱基序列与粳稻完全
ORFloo两个扩增片段是快速区分籼粳两种类型cpDNA的分子标记,用这2个
分子标记也可将12个普通野生稻cpDNA分成籼粳两种类型,但在9个cpDNA
序列中,同一个普通野生稻在不同位点的籼粳属性不同,由此说明普通野生稻
cDDNA具有一定籼粳分化趋势,但不能仅凭几对分子标记结果将普通野生稻像
栽培稻一样分为型籼型或粳型。本研究支持籼型亚洲栽培稻和粳型亚洲栽培稻分
I
别由具有一定籼粳分化趋势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的二元起源学说。
2.不同类型三系不育系材料cpDNA遗传多态性的比较
对17个不同细胞质来源的三系不育系材料cpDNA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比较
表明,17个三系不育系可分为三种细胞质类型,即野败型、红莲型和BT型。生
产中所称的印水型、冈型、K型不育系cpDNA的9个多变区序列与野败型完今
一致,因此都应为野败型细胞质。野败型、红莲型细胞质虽然都来自于海南野生
红莲型存rDsl6内含子的第595位具特有的碱基G,而其他材料都为T;所谓籼
稻相同,其余序列均与典型粳稻完全一致,因此本文结果认为BT型不育系的细
这些特征性碱基可作为相应不育细胞质类型的分子标记。推测这些特征性碱基是
细胞质发生了遗传变异导致的,但这些突变序列与花粉不育有否关系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3.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第四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本研究选用47l对SSR标记,对供试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第四染色体的遗
传多态性进行研究。供试普通野生稻在第四染色体上也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
性,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普通野生稻内的遗传多样性远大于栽培稻内的遗传多样
性,且普通野生稻中含有一些栽培稻中不具有的等位基因,说明从普通野生稻中
发掘用于栽培稻品种改良的新基因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比对典型籼稻、粳稻亚
种间的遗传差异,在第四染色体上建立了141个籼粳亚种间的特征性分子标记。
不同纬度来源的普通野生稻在141个籼粳特征性分子标记位点也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籼粳分化趋势,聚类分析也显示一部分普通野生稻材料归为籼稻一支,另一
部分归为粳稻一支。因此,本研究从水稻第四染色体的水平上再次为水稻二元起
源学说提供了分子遗传学证据。与cpDNA不同,供试爪哇稻材料在第四染色体
上出现了籼粳分化。因此,本文认为基于爪哇稻cpDNA与粳亚种一致性程度高,
将爪哇稻归为粳亚种是适合的,但根据第四染色体以及前人关于ITS和IGS序
列的遗传多态性分析的综合结果,将爪哇稻归为独立籼稻、粳稻亚种间的一个中
间型亚种也有一定遗传基础。
4.普通野生稻第四染色体特有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本研究筛选得到2个位于第四染色体上的普通野生稻特有基因,并将这两个
基因遗传转化到栽培稻中,对其中一个基因遗传转化植株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
进行了测定,发现其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对照。同时对此转基因植
株进行了各种非牛物逆境处理中,初步认为此基因可能与水稻耐高盐胁迫有关。
综上所述,通过对普通野生稻cpDNA和第四染色体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发
现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籼粳分化趋势。这为亚洲
栽培稻的二元起源学说提供了分子遗传证据。同时,本研究还筛选到普通野生稻
特有的基因,并认为其中一个基因可能与水稻耐高盐胁迫有关,为加速对普通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2025年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高中音乐 人音版 必修《音乐鉴赏》《舞动心弦——舞蹈音乐》 第四课时.pptx VIP
- 住院医师临床思维培养ppt模板.pptx VIP
- 反渗透纳滤组合工艺高盐废水深度处理及零排放预浓缩.pdf VIP
- 超声成像系统数字扫描变换器(参考).pptx VIP
- JTG3441-202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pdf VIP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配合.pptx VIP
- 202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