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必备.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经典必备

1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悉由气运郁发。(庞 安时《伤寒总病论》) 2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刺法论》)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5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 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7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8热闭营中,故多成斑疹,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肺(章虚谷《医门棒喝》) 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刺法论》) 1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11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12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吴鞠通《温病条 13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 1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5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17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18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19气化则湿自化…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石芾南《医源》) 20斑为阳明热毒,点大而色鲜;疹为太阴风热,点细而色红(陆子贤《六因条辨》) 21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吴鞠通《温病条辨》) 22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叶天士《温热论》) 23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为一身之半表半里也(薛雪《湿热病篇》) 24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25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6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7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29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30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31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32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张凤逵《伤暑全书》) 33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3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35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36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7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 38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39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薛雪《湿热病篇》) 40阳血若见,安胃为主,阴血若见,救肾为要(叶天士《温热论》) 41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薛雪《湿热病篇》) 42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 43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吴鞠通《温病条辨》) 44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45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46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47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馅胸汤主之。 48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49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吴鞠通《温病条辨》) 50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薛雪《湿热病篇》) 51在卫汗之可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