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诗的生:晚清到“五四”
摘要及关键词
1摘 要」作为一种以 “自话”为语言、以相对 “自由’,的诗形为体式的
现代诗歌文类— “新诗”(其初期形态为 “白话诗”),到底是如何 “发生”的?
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其内在状态和过程在学界至今未得到充分的台说:作为现
代文学的开端,似乎随着伟大的 “191911,“新诗”就跟着焕然一新:作为近代文
学的末尾,“新派诗”的出现、“诗界革命”的发生,表明古典诗歌确实受到了 “资
产阶级”的 “改良”,但究竟 “改良”了什么、这种 “改良”与 “新诗的发生”
有什么关系?往往语焉不详。在晚清至 “_红四”这一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诗歌
在语言和体式到底经历了怎样一个 “过渡”的历史?决定诗歌变化的外在原因和
内在机制是什么?
本文倾向于把 “诗歌”看成一种 “言说方式”(“说话方式”),不过,这是一
种特殊的言说方式,它并不直接满足人的意义诉求,更不直接等同于现实,而是
在具体的 “语言”形态和特定的 “形式”机制中间接呈现 “经验”的现实。也可
以说,本文试图从一种诗歌 “本体”话语出发,来谈论一种现代诗歌文类的 “发
生”。之所以用 “现代汉语诗歌”概念 (简称 “现代汉诗),’代替传统的 “新诗”
乃是传统意义上从 “五四”以来的 “新诗”,并不能反映20世纪中国诗歌的特质。
“现代汉诗”概念是在强调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的连续性、“汉语”的特性及 “诗”
的本体特征,以其包含的 “现代经验”、“现代汉语”和 “诗的形式追求”等必要
因素与晚清至 “五四”一些诗歌现象和理论问题 “对话”
“现代汉诗”首先是一种新的汉语言说方式。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
着现实世界的剧烈变化,人的个体经验也在发生变化.现代性的情感经验与古代
汉语的言说体制、古典诗歌的言说方式形成了内在的矛盾。现代汉诗的发生首先
源自于现代性历史境遇与汉语言说方式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使晚清至 “五四”
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 “言文一致”的语言目标,这一目标历经周折最终被胡适
定义为 “国语”。“国语”的 “建设”不是依靠既定标准的制定,而是在具体的文
学实践中 “生成”。以白话作诗是这一 “新”文学实践的必要开端;因为诗歌是
传统文学最坚固的 “壁垒”,攻克了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也就意味着汉语言说方式
的彻底改变。这样,现代汉诗的发生首先就牵涉到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宏伟
目标、与汉语、与 “诗”的观念、与西方语言特征 ’’(文法”)的复杂关系。
但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说,它的 “发生”又是在个体经验、诗歌语言和特
定的艺术形式之间展开的。这样,当我们辨析从晚清至 ,五‘四”以来的诗歌文本,
就会发现古典诗与现代诗在经验、语言和形式之间冲突与互动的丰富形态。对这
一形态的辨析,会发现 “现代汉诗”的 “发生”的内在机制和隐藏的问题。
本文倾向于诗歌本体内部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性语境中的个体经验的纠结、
互动对诗歌发生的影响:在论述方式上,注重的诗歌文本和语言、形式理论的分
析。在晚清至 “五四”这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追求现代性的语境下,本文试图通
过对知识分子对新的汉语言说方式的追求和具体诗歌创作情况来考察 “现代汉
诗”的 “发生”的语言脉络和形式依据。
I关键词I 言说方式:“现代汉诗”;现代经验;现代汉语:形式秩序
Abstract
Howdidthevernacularizedandfree-versestylednewversewhichin
oneofthemodernChinesepoetrygenre(itsearlyformisfreeverse
writteninthevernacular)emerge?Itsimmanentreasonsstillhavenot
beenexplainedsufficiently.Howdidthepoetrygothroughlanguageand
formtransferenceduringthetransitionperiodfromlateQingDynastyto
theMay4Movementof1919.
Poetryisaspecialwayofexpression.Itdoesnotsatisfyhumans
directdesireofmeaningandnotreflectrealitystraightly.Itindirectly
presentsexperiencedrealitywithconc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