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英语评论附语的评价意义及其动因研究
摘 要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常常要对事物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判断。
评论附加语是表达说话人观点、态度和判断的词汇语法手段,是口语和书面语语篇中的
常见现象。虽然对评论附加语的研究由来已久,但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研
究还属于新的尝试。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的扩展,是研究语篇中评价资源的一个新的
理论框架。评价理论将人际功能的实现方式拓展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系统,以考察
语言使用者所表达的态度、观点和立场等人际意义。运用评价理论能够有效地阐释评论
附加语的评价意义,但在解释评论附加语为什么能够表达评价意义方面,该理论却缺乏
足够的解释力。主观性这一概念最初出现于哲学领域,自20 世纪80 年代初以来被广泛
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之中。事实上,评价理论中的介入、态度等系统都从不同角度关涉主
观性。因此,本研究将主观性理论运用于评论附加语的研究之中,以便揭示评论附加语
评价意义的动因。评论附加语作为表达说话人观点、态度和判断的词汇语法手段,是说
话人的“自我印记”在语言中的编码。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性理论对评价理论是一种
有益的补充,可为评论附加语的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论文基于大量的真实语料,以主观性理论和评价理论为指导,对英语评论附加语
进行定性研究,旨在揭示评论附加语的态度意义、介入意义和级差意义,更重要的是要
探究这些评价意义产生的动因。为此,本研究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评论附加语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具有什么样的态度意义?评论附加语是说话
人为表达态度、立场或观点而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对评论附加
语态度意义的研究自然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态度的来源不尽相同,可能来源于说话人,也可能来源于别处。因此,本研
究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说话人如何利用评论附加
语来调节对所说内容的责任和义务?或者说,评论附加语具有什么样的介入
功能?这些功能又是如何被具体体现的?
(3 )级差不仅是态度意义的重要特性,同时也是介入系统的根本特征。在考察评
I
论附加语的态度意义和介入意义之后,我们有必要对评论附加语的级差意义
进行讨论,即评论附加语的态度意义和介入意义在高值与低值之间的连续体
上如何分级?
(4 )评论附加语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意义、说话人对话语内容的介入意义以及
说话人对命题进行评论时的级差意义。那么,评论附加语为什么具有如此的
评价意义?或者说,在评论附加语评价意义的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动因?
经过认真深入地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五个主要结论:
第一,到目前为止,评论附加语仍然没有明确一致的划界标准,因此,本研究首先
从功能角度对评论附加语进行界定,提出评论附加语的工作定义,即评论附加语是说话
人用来表达对整个命题所持的态度、进行的评论或对其言语行为加以明示的一类附加
语。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评论附加语与其相关的小句之间形成了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关
系。也就是说,评论附加语具有对小句所表达的命题加以评论的作用。根据评论附加语
的语义特征,本研究将其分为态度类附加语、推测类附加语、言据类附加语和语体类附
加语。每类评论附加语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次类。评论附加语可以由单词类、词组类和小
句类分别实现。至此,评论附加语的形式范畴化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体现。
第二,评论附加语所表达的人际意义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子系统密切相关,涉及说
话人对人、行为、事物或状态等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根据态度系统中情感、裁决
和鉴赏三个子系统的分类,评论附加语可以呈现情感意义、裁决意义和鉴赏意义。态度
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转换。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评论附加语的评价
意义也可以相互转化,由一种类型的评价意义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评价意义。也就是说,
对情感的表达隐含着对行为的裁决和对物值的鉴赏。反之,对行为的裁决和对物值的鉴
赏也必定会激起说话人相应的情感。
第三,评论附加语的人际意义与介入子系统同样具有密切的联系,关涉说话人和语
篇中各种命题或主张的关系。评论附加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艾米莉·狄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pdf
- 花间词人李作品研究.pdf
- 芥川文学にける社会的思想指向.pdf
- 苍凉的启示—张爱玲悲剧的现代精神.pdf
- 苏州古典园中楹联的旅游文化价值.pdf
- 苏珊·朗格术本质论研究.pdf
- 苏珊·桑塔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在美国》的解读.pdf
- 苏童短篇小主题研究.pdf
- 苏联解体后罗斯报刊文本的对话性研究.pdf
- 苏轼“和陶”创作及其学陶心态研究.pdf
- 生物医药CRO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增长潜力与并购机会专题.docx
- 2025至2030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数据合规管理体系构建与个人信息保护实践分析报告.docx
- 病假人员上班安全培训课件.pptx
- 肥胖与中枢性性早熟儿童的血清特征.docx
- 2025至2030农业科技应用市场分析及数字化转型与社会效益评估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冬虫夏草产业运行趋势及营销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灌溉与引水工程合同详解及要点提示.docx
- 2025-2030中国冷冻鸡翅市场销售策略及竞争前景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甘南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策略对生产力和群落特性的影响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