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元杂剧对说的接受
的文本实体,相同或不同时代的作家会以不同的观念重新点亮它,使其焕发出相
异的光彩。唐宋小说故事范型中的一些因素在经受这些历史的、审美的观念的筛
选、淘洗或弘扬过程中,登上了元杂剧的舞台。
7第四章对元杂剧接受小说故事题材的诱因予以多视角、多侧面的考索,以冀
描画出一些可能的心理轨迹。唐宋小说的成熟、繁荣是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戏
曲所难以比拟的,而其文本魅力(人物生动、情节曲折、叙述生动)在当时就对同
样需要故事情节的戏曲产生了强力召唤。小说故事的传奇性色彩切合民众的爱奇
心理。 持文有据的观念与传统使得元杂剧的创作倾向于故事的有根源。小说广泛
传播所致的过滤与影响,已证实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把其改编为杂剧,易于在民
众中产生响应效果。前代小说故事及其人物形象,包含有那个时代人们典型的情
感、意愿和理想,它们与现实社会存有某种情节上或精神上的契合点,能烛照出
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而元时社会仍有发生此故事的诱因,人们能在前代小说
故事中寄寓自己的意志、情感和理想。元朝统治者意识到了杂剧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了对戏曲内容的管制和利用,设置了许多禁区,此亦形成了一个促使元剧作
者转向前代小说故事的动因。以上这些因素前引后推,交错混杂的综合驱动,形
成了元杂剧接受前代小说故事题材的诱因。
第五章从三个问题探讨了元杂剧在叙事体制方面对小说的接受情况。首先,
元杂剧主唱人的选择、变换原则。元杂剧的主唱人是剧中的~个角色,同时也是
剧中故事的重要叙述人,主唱人所具有的双重身份要求他既要遵守作为剧中角色
的限知视角,不能擅自离开虚构故事域,又要完成故事叙事者的任务,以实现作
者的理念。当主唱人作为代言体的叙事不能完全实现作者的理念,即不能把一个
情节、一个情感、一种观念叙述表达出来时,作者就会让他溢出其限知视角说出
不合其身份的话语,或更换主唱人物,以完成其叙事理念。这一叙事操作手段与
话本小说中说书人叙事策略的承继关系与此可见。其次,分析元剧叙事体制中的
话本小说形式质素的遗留,如题目正名与话本的开场诗词;~人主唱和说书人叙
事;楔子与话本的入话;杂剧剧名与小说题目:元杂剧宾白所含说书体;说唱结
合的表述体式;假定性动作与解释性语言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结末语,等等,以
冀划出元剧文体形式之由话本小说的种种演进之迹。第三,“叙述者的时空”。
话本小说和元杂剧的时空同样是呈现于叙述者(说书人和剧中人物)的叙述中,于
是我们能在本应纯以动作展现时空的元杂剧中看到许多人物对时空的说明交代话
语;本应受舞台时空限制却能表达出无限自由的时空,这些正是小说(尤其是话本
小说)的时空观念和表现手段长期不断浸染的结果;同时也是元杂剧受小说影响的
一脉明证。
一
第六章以诸宫调为中心探讨讲唱伎艺在元杂剧接受小说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讲唱文学对小说故事题材和叙事体制过渡、转化到元杂剧的过程中起到了必要的
中介作用。(一)对于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故事的流播和话本叙事体制的影响起到
推波助澜的作用。(二)讲唱文学以唱为主,以讲为辅。以唱为主,有利于铺陈场
景,表情达意,挖掘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所以诸宫调等讲唱文学较小说故事的情
感开掘是走了一步的,给与元杂剧以情感色彩的准备。(三)讲唱文学在小说故事
题材的传播过程中,对其中民众意绪的积淀和故事情节的丰实具有不菲的贡献,
。
为元杂剧作了必要的主题和题材准备。
余论部分主要以小说和戏曲的关系为视点,简述了戏曲接受小说的文化价值
等问题。
由以上论述可见,在元杂剧的发达过程中,小说在故事题材与形式体制方面
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元杂剧对前代小说的故事题材显示出极大的依赖性。可
以说,在元杂剧的发展过程中,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撑物,元杂剧成熟的前提
是包括小说在内的叙事文学的成熟,有唐传奇、宋话本、变文、史传等。
另外,元杂剧接受了前代小说叙述的故事题材,意味着对小说故事题材进行
杂剧审美形式的规范和转化。但应注意的是这些故事题材不是生活的原生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