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南消防中队事迹修改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桥南消防中队事迹修改稿.doc

? **市**区公安消防大队**——一个市全公安消防中队人数最少、驻地最小的队伍,坐落在**市三马片区,驻地面积280平米,成立于1999年,现有官兵16人。中队建队时间不长,却创造出斐然的成绩——先后有16人次荣立三等功,5人考取或保送军校学习,8人次获得部队和地方各级表彰,中队多次被地方党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至今无违法违纪、无重大责任事故;中队人数不多,却人人奋勇争先、倾力奉献——人年均出警380余次,人均疏散和抢救遇险遇难群众100余人,人均保护重点单位70余家,15年来总计出警18459人/次;中队驻地面积不大,却训出铁鹰勇士力保四方平安——多年来累计出动车辆2949辆/次,成功抢救和疏散遇险遇难群众1300多人,成功处置各类事故2021起。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一串串数字忠实记录下**全体官兵的努力与奋斗:15年时光,只是这繁华都市发展历程中弹指一瞬,却化成践行“驻守一方,保???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神圣誓言的无数日日夜夜;16个战士,只是**市公安消防部队官兵中沧海一粟,却化成老百姓心目中战斗在各类事故第一线的巍峨身影;280平米,不过是22.3平方公里辖区林立高楼中树海一叶,却化成铸就消防安全的铜墙铁壁,庇护民众安居乐业的金色盾牌。“铁鹰勇士 烈焰成钢”,这既是**区公安消防大队**历代传承的队魂,更是对他们最贴切、最真实的写照。 ? 百炼成钢 勇挑重担护安康 ? 喧嚣浮躁的三马片区,有一角整齐肃穆的警营天地,驻扎着**全体官兵。这是一支满载荣誉的队伍,他们屡**奖,在全**市18支消防中队的技能大比拼中位列前三;这是一支能战、善战的队伍,他们有警必出、有难必扶,人均出警量在整个西南地区名列前茅。宝剑锋从磨砺起,顽铁百炼始成钢。铁军并非朝夕间就能筑成,百淬千锤,蕴含着全体官兵的心血与汗水;功劳成就,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专业训练。而这训练背后的艰辛与不易,又岂是常人能够想象? 警营占地仅280平,战士们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到20平,别说是训练,就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也颇为受限。在中队党支部的带领下,三桥南路的战士们谨遵“条件差不差精神、设施缺不缺斗志”的指导思想,不等不靠,迎难而上,面对逆境发挥出了极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没有场地进行体能训练,就在驻地旁住宅小区的马路上练,一米米的丈量出一段1100米的环形线路充当跑道,每天周而复始的在上面挥洒着汗水,积淀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体能储备;没有场地进行专项业务训练,就开发身边一切可用资源:在**灵山后山的**公路上练**带铺设,在营区门口的大树上拴上绳子,当做绳索攀爬塔练习攀爬;没有雨天可用的室内训练场,干部们就牺牲自己的宿舍,和战士住到一起,将干部宿舍改造成了健身房。设施简陋却难挡热情高涨,每天,他们在小区人车喧闹的道路上默默跑过,哪管注视与不解;在****崎岖不平的盘山路上铺设着水道,哪管沙石与暑寒;在自制的大树绳梯上上上下下,哪管简陋与不堪;在不足二十平的健身房中锻炼力量,哪管闷热和拥挤。“以此为砺,我刃必锋”**的官兵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以极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做着**准备。 ??? 靠着这种从实战出发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演练,官兵们才能在灭火救援的血火战场上胜出,才能经得起614起灭火救灾、814次救援抢险的生死考验。 2008年9月30日,三桥一名男子在清理工地桩井时,不慎跌入30米深的井底,卡在了一个铁桶里,动弹不得,气息微弱,生死就在一线间。三桥中队战士周富国不顾井口狭窄、井下缺氧、能见度低等一系列困难,先后三次倒悬下到井底。在30米深的井中,克服浑身血液倒灌入脑的剧烈不适感,共花费1个小时,终于将铁通破开,救上深陷昏迷的男子。而此时的周富国早已头晕目眩、筋疲力竭,无力的摊倒在战友身上。2013年1月10日,**市贵黄公路发生18辆机动车连环相撞的惨烈事故,**接到出动命令,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当时有一名受困群众被夹在损毁的汽车残骸中动弹不得,空间狭小,只容一人进入救援,时间紧迫,汽油机油不断泄露,短时间内无法清除,爆炸可能性极高,伤员危矣,现场危矣。见此情景,**战斗一班班长于凡凡果断拒绝了身后队友的请战要求:“这个我有经验,我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承担的却是万钧之重。在水枪的掩护下,于凡凡从狭小的缝隙中钻进残骸,娴熟的使用单手技巧操作破拆工具,在几乎令人窒息的高压下成功救出受困人员,而他自己早已被渗出的汽油、机油湿透,一颗火星就能让他起火燃烧。“兄弟,太危险咯。你咋不等到清理干净再去勒。”现场很多民众对这个年轻“勇士”的壮举既是尊敬又是不解。“人命大于天,时间就是生命,我不能把他置之不顾。”这是于凡凡的逻辑,更是三桥南路全体官兵的逻辑,朴实的逻辑,英雄的逻辑!——扶大厦之将倾,救百姓于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