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3-1 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练习.doc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3-1 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09·长沙)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解析】 从四种岩石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岩浆岩2形成于沉积岩2后,再有沉积岩1覆盖,后有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1,从所有岩层都发生一次性断裂可以判断断裂是最后发生的地质现象;沉积岩2的弯曲变形是水平运动挤压造成的,这是发生最早的地质现象。
【答案】 A
2.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解析】 ④处岩层是水平挤压的结果;①是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②是化学溶蚀作用而成的;③是地壳断裂形成的。
【答案】 D
(2009·石家庄2月)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在岩浆岩中花岗岩侵入岩石的内部,玄武岩分布在地壳表层,所以乙为花岗岩。
【答案】 B
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⑤——高温熔化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③为冷却凝固作用,②、⑦为风化、侵蚀与搬运作用,④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固结成岩作用。所以②为外力作用。
【答案】 A
5.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岩浆岩的玄武岩,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气体,岩浆喷出地表,温度与压力迅速降低,所以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答案】 A
(2009·朔州3月)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丙处所属地质构造可能为(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附近有两个断层,断层之间岩块下降形成地堑。D项正确。
【答案】 D
7.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a和b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井喷事故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为背斜,该处是较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可能发生的矿难是井喷事故;b处为向斜,这种构造有利于储水,可能发生的矿难是透水事故。A项正确。
【答案】 A
(2009·唐山2月)读下面某地海陆轮廊和板块示意图,回答8~9题。8.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解析】 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很多同学错选A项,误把阿拉伯半岛看成是亚欧板块的一部分。
【答案】 C
9.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解析】 从图例中直接分析即可。
【答案】 A
(2009·黄冈12月)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0~11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着绎褐色斑纹,像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水”。
其实“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10.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血迹石”是海生生物的遗体沉积而成,属于沉积岩;“千人石”是岩浆凝结而成,属于岩浆岩。
【答案】 C
11.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年高考历史 考试大纲 新人教版.doc
- 2010年高考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0年高考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0年高考地理 地球上的水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数列的综合应用(限时练习)详细解析人教大纲版.doc
- 201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14回归分析及独立性检验(限时练习)新人教版.doc
- 2010年高考数学总复习 函数的图象的应用(限时练习)详细解析人教大纲版.doc
- 2010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 三个“二次”及关系教案 旧人教版.doc
- 2010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教案 旧人教版.doc
- 2010年高考数学重点难点讲解 充要条件的判定教案 旧人教版.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3-2 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3-3 陆地水、生物和土壤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3-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1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2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3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4 中国的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和旅游业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5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含港、澳、台)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6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练习.doc
- 2011《走向高考》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2单元综合检测练习.doc
最近下载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pdf VIP
- 新高一,第一次月考反思总结-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22-2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pdf VIP
- 国开(SC)-安全原理-第4次形考作业-学习资料.docx VIP
-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14886-2016.docx VIP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VIP
-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语文工作总结PPT.pptx
- 2025至2030中国增塑剂(塑化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智能学习环境构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与案例讲座课件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