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PC咽肿瘤.ppt
第九章 咽 肿 瘤 (教材169~175页) 目 录 部位:鼻咽、口咽、喉咽; 性质:良性、恶性。 病种: 鼻咽癌 扁桃体癌 喉咽恶性肿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 口咽喉咽良性肿瘤 鼻 咽 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 P C 寿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李友民 概况(1): 鼻咽癌最早报告于1837年(Durand—Fardel) 1901年Jackson收集英、法、德、意四国文献共13例。 1911年Trotter描述NPC引起听力障碍、软腭运动障碍、三叉神经痛(Trotter氏三联征)。 1923年Thmson在广州博济医院首次报告拟鼻咽癌肿块90例。 概况(2): 1935年(程玉)1940(秦光煜)报告经病理活检证实的NPC病例。至1965年,全国23省49城市报告NPC12000例以上。 1964—1982年,中山医肿瘤医院共诊治NPC51103例,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2.06%,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78.41%,均居冠。 概况(3): 患病率:39.84/10万人口。 发病率:14.68。 死亡率:8.73。 性别:男:女=2.43:1 年龄:3--86岁,多见于30-60之间。 发病因素:(遗传1) 遗传:多基因遗传病。 1. 种族易感性: 1 鼻咽癌主见于黄种人,欧美白种人少见。 瑞典:发病率--男0.6,女0.3,占全身恶瘤 的0.21~0.29%。与亚洲高发区 相差12~47倍。 2 高发区人群迁居远地,后裔仍保持高发病率. 美国:华裔鼻咽癌发病率为白人的21倍。 上海:广东籍与非广东籍人相差2.6倍。 3 语系方言:广州方言发病率高,潮州客家方言低 发病因素:(遗传2) 家族聚集性: 1、广东南海叶梁氏两代49人,患NPC13人, 乳癌1人。 2、孪生子同患NPC(兄弟4;姐弟1)。 免疫遗传标记(基因频率缺陷): 1、HLA研究表明,A位点HLA-A2和B点的新加坡2(SIN2)与中国人的NPC有关。 2、广州人有此抗原存在者,NPC发病相对 危险高1.97倍。 发病因素:(病毒因素) 1964年Epstein.Barr发现类疱疹病毒(EBV)。 1. 鼻咽癌[NPC]细胞的电镜标本中发现EBV。 2.鼻咽癌[NPC]患者血中存在EBV抗原(EA、VCA、 MA、EBNA)的抗体(目前尚未检出LYDMA抗 体),并随NPC病情发展而变化。 3. DNA/DNA(脱氧核糖核酸)杂交试验证实, 鼻咽癌[NPC]活检组织中含有病毒基因组几孚100%阳性 而其他头颈肿瘤阴性。 发病因素:(其他) 环境因素:居住、水源。 化学物质:茅舍中的苯并芘;咸鱼中的 亚硝胺类及微量元素(镍)。 性激素失调、维生素缺乏。 病理: NPC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前壁 病灶可呈结节型,溃疡型,黏膜下浸润型 多数为低分化癌(98%) 临床表现(1) 涕血或鼻出血: 早期常吸鼻后痰中带血, 晚期可大出血。 鼻塞:与肿瘤部位、大小相关。 耳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 临床表现(2) 头痛: ∮ 70~90%; ∮ 颞、顶或枕部; ∮间歇性、持续性; ∮隐痛、剧痛; * 神经血管反射、 * 颈静脉受压、 *颅神经(三叉神 经)受侵。 临床表现(3) 颈淋巴结肿大:60~86%; ? 颈深淋巴结上群 → 中、下群; ? 一侧或双侧(约占50%); ?进行性;无痛,质硬, ?活动度差—固定; ?抗炎无效; ?可为初发或唯一症状。 临床表现(4) 颅神经受累:Ⅴ、Ⅵ、Ⅳ、Ⅲ;Ⅸ、Ⅹ、Ⅺ、Ⅻ;Ⅱ、Ⅶ、Ⅷ。 头痛、面部麻木;眼肌运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视力下降、突眼、失明;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歪、耸肩无力。 肿瘤侵犯颅底→颅内;肿大的颈淋巴结压迫。 远处转移(晚期): 肺、肝、骨骼。 诊断:(1) 病史。 检查:鼓膜充血、内陷、液平面;前鼻孔 肿物;颈淋巴结肿大;颅神经受损。 鼻咽:部位:多见顶 29.3% 、侧壁 22.8% 。 形状:结节 41.4 、菜花 17.5 、粘膜下 15.1 、浸润 12.7 、溃疡、混合。 早期可仅表现为粘摸粗糙。 .颈部触诊,纤维鼻咽镜,EB病毒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诊断(2) 诊断(3) 诊断(4) 诊断(5) 影象学:X-线、鼻咽造影、CT、MR。 细胞学:涂片,阳性率85~90%。 血清学:VCA—IgA敏感度高; EA—IgA特异性强。 阳性率92.5~94.4%。 病理学:鼻咽活检是确诊重要手段。 与鼻咽腺样体、结节、炎症、血管纤维瘤 颈淋巴结结核、炎症;颅内肿瘤等鉴别。 CT扫描 鉴别诊断 治疗:(1) 放疗:首选方法 照射野—耳前、耳后、鼻前、眶下。 类型—钴、深部X线、直线加速器。 剂量—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