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考点解读 2013年新课标《考试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合作探究 分析解题思路 总结答题方法 例6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过迅捷后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考生回答词语含义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找到信息源所在——题目中所说的“木车的激情”在原文位置。然后看看它前后的内容是否能够作为答案;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圈点、提炼。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命题四】 文中引用某些文字或诗词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引用这些文字或诗词? 【答题技巧】 答此类题重要的是掌握引用的作用。引用,可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增添文章意趣、文采和文化底蕴,增强文章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相应,铺垫对比,结构严谨;诗文相间,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使语言更雅趣或更具文化底蕴。不过,掌握了这些作用后,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阳台上的遗憾》第4题: 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容。 【命题五之手法】 文章用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要用第几人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土地》第3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只要了解了三种人称的表达效果和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就不难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便于对话,自由灵活;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时具有呼告的作用;用于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有真切感、亲切感。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2)拟人(或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充满感情。 例 10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4题:本文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主要从五个方面去审视: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 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 再次,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