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构建广西物流战略高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⑴ 国家西部大开发 ⑴ 铁路运输 ⑵ 公路运输 ⑶ 水路运输 ⑴ 五大湖工业区 ⑵ 鲁尔工业区 ⑶ 京杭大运河 ⑴ 平路运河方案示意图 ⑵ 平陆运河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效用 ⑶ 平陆运河的作用 本文观看结束!!! 平陆运河是指从横县平塘江口(南宁市下 游151km西江航运干线郁江的中部)沿沙坪 河向南方向走29km,跨越分水岭19.5km, 然后与钦江支流小西江连接,再沿钦江顺 流而下73.2km,到达沙井港 ,全长21.7km 。 平陆运河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早在1915 年就曾勘察设计过,以后又进行多次论证, 不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通江达海物流通道—— 平路运河 1 第三部分 平陆运河方案示意图 第三部分 北部湾经济圈 西江经济带 平陆运河新经济圈 南宁经济圈 第三部分 平陆运河 为钦江支流及干流两岸提供良好的灌溉、排洪和淡水资源 使广西成为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体系 缩短出海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分流货物,减轻公路、铁路和西江航运干线的压力。 巩固我国南海海防 提升南宁市城市品位 第三部分 1 积极推进广西全区的航道建设 2 为两大经济区的对接做好准备 5 为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储备资金及配套设施 以科学发展观看平陆运河建设的战略意义 4 3 集中广西的人财物尽快建设平陆运河 政策建议 2 为通江达海的物流体系进行内部规划研究 6 第三部分 HOHAI UNIVERSITY 河 海 大 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水运工程研究方面,河海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在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运输企业物流改造;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及其营运;物流系统分析及优化;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与开发;物流系统仿真等。 * * * * * 诚信 稳健 开放 创 新 * 报告人:王济干(教授 博导) 西江经济发展论坛 通江达海 ——构建广西物流战略新高地 主要内容 一 广西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物流通道现状分析 二 以航运物流为纽带的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 三 通江达海——构建广西物流战略新高地 西江论坛 西江经济发展论坛 第一部分 广西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物流通道现状分析 ⑴ 国家西部大开发 ⑷ CEPA与“泛珠三角” ⑶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⑵ 广西北部湾大开发 ⑸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 广西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1 第一部分 广西地图 西部大开发12省区之一 广西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区位优势明显,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 西南与珠江三角、港澳及华南经济一 体化的纽带 广西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没能形成像成都、重庆一样的西部发展中心。如何让广西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西部开发的中心? 第一部分 ⑵ 广西北部湾大开发 中国整个西部唯一出海口 中国连接东盟大市场的桥头堡 北部湾被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 区之一 地处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 的主要结合部 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北部湾地区,仍然缺乏有效地手段发挥其纽带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北部湾跟紧密的连接西部内陆地区? 第一部分 东盟主要投资地 东盟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与西部地区贸易的重要通道 在广西南宁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广西是我国连接东盟地区的窗口,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然而广西没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如广东一样迅猛发展。如何利用与东盟区位优势追赶广东? ⑶ 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一部分 ⑷ CEPA与“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 “9+2”成员之一 为整合广西的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 利用香港服务业进入广西,提升广西服务业发展水平 为广西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建设国际性加工业制造中心提供机遇 长三角到珠三角、西三角,各大城市无不关注着CEPA带来的巨大商机。广西怎样才能在如此繁多的竞争中异军突起? 第一部分 ⑸ 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转移:改革开开放初期   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大量向沿海开放城市转移,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沿海城市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沿海城市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转移:20世纪90年代   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向沿海城市转移。沿海城市基于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及环境保护的考虑。其原有相当一部分劳动、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