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王利剑,镇馆之宝——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doc
越王利剑,镇馆之宝
——安庆江边出土的越王丌北古剑
有安庆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美誉的越王丌北古剑,2011年借展到省博物院新馆,亮相于《安徽文物史陈列》的展厅。
一、宜城江边,惊现旷世珍宝
1987年6月,位于安庆市迎江寺东边的王家山第二自来水厂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市博物馆的同志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他们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确定该墓葬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墓葬。
由于基建工地的施工,市博物馆同志赶到时,墓葬已受到严重的破坏,约3—4米的封土层,已在施工中破揭去。市博物馆的同志从墓中清理出了6件陶器和6件铜器,出土的物品虽少,但其中却有一把刻有错金鸟篆体铭文的青铜宝剑让人眼前一亮。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越王丌北古剑”。
二、辗转流落,藏隐皖江之畔
这把青铜宝剑铸造精湛,出土时通体无锈蚀,刃锋锐利,铭文字体清晰、细如毫发。根据铭文内容可知,此剑乃是越王丌北古自用之剑。上海博物馆也有一把越王丌北古剑,早在1962年马承源先生就据古音韵学考证丌北古即盲姑,也就是文献中记载的越王不寿。《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传子鼫舆,传子不寿,传子翁,传子翳,传子之侯,传子无彊。”由此可知越王丌北古即是越王勾践的孙子。
据墓葬形式与出土器物分析,该墓为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怀宁县志》记载:安庆西周时为皖、桐两国之地,到春秋时两国均已被楚国所灭,春秋中期以后至战国安庆成为楚国的疆土。而且该墓出土的其它器物多为楚国风格,因此基本可以判定该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国墓葬。
那么一代越王自用之剑,又怎么会埋藏在楚国的墓葬里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战国中期“楚越战争”有关。越王不寿死后传四世至越王无彊。无彊很好战,兴师北伐齐。齐国使者劝说越王无彊:楚晋(指韩、魏)相争,正是越伐楚的好时机。无彊果然听信齐使者的“建议”,不再伐齐,而去伐楚。结果却被楚威王兴兵讨伐而大败,原吴越之地尽归楚国所有。越王丌北古剑很有可能是当时作为战利品,被楚国某位将领占有,这位楚国将领死后,此剑随其入葬。
在楚国故地上出土吴越宝剑的例子很多,如1965年湖北江陵楚郢都故址纪南城附近出土了越王勾践剑,1973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州勾剑。学者们普遍认为楚灭越后,大量的吴越名剑被楚国掳走,所以多有这种吴越青铜剑出于楚国墓葬的现象。
三、鸟篆铭文,错金嵌造而成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古代剑的结构。古代的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组成。剑身部分包括前端的“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名曰“脊”,脊的两旁为“从”,从两面的刃叫作“锷”。剑把部分包括把手“茎”,茎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叫作“格”,茎末端有“首”,有的茎上还有两个凸起的“箍”。
这把越王丌北古剑通长64厘米,格宽5.2厘米。为斜从厚格式,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倒凹字形格,圆茎,茎上有两道箍,箍上饰突起的云雷纹,剑首为圆盘形。造型流畅、优美。
在剑格和剑首上共有铭文32字,其中剑格两面各有铭文10字,剑格正面铭文为:“古北丌王越 越王丌北古”,背面铭文为:“自剑用作自 自作用剑自”。铭文读法为从中间往两侧读(各地出土的越王剑多依此规则),目的为追求对称。剑首有铭文12字,为:“唯越王丌北自作□之用之剑”。
越王丌北古剑的32字铭文中有16字为错金铭文,与未错金铭文相间排列。所谓“错金工艺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1987年夏天,沿江东路这一片拆迁,我家搬到了西门大王庙。当时我只有两岁,25年后才知道,差不多就在我家搬迁的同时,这里发现了一件如此重量级的文物。去年新馆布展,我参与的正是安徽文物史陈列的夏商周部分,有幸亲手将这把宝剑放入展柜。
主要参考文章:黄光新《安庆王家山战国墓出土越王丌北古剑等器物》,《文物》,2000年第8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