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和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现状评价.pdf

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和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现状评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与类群(大熊猫、 朱鹗、虎、金丝猴、藏羚羊、扬子鳄、亚洲象、长臂猿、麝、普氏原羚、野生鹿类、鹤类、 野生雉类、兰科植物、苏铁)的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粕 特征,并按科、属、种不同层次的分类阶元提取了这15物种与类群在全国的主要地理分 布中心。结合人口、气温、海拔等人文和自然因素探讨了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同 时从保护现状、保护全面性、保护有效性和保护空缺四方面评价了各类群目前的保护状况,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1.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主要在横断山区,秦岭山地和西双版纳地区.这与 全国热点地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影响这些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过程、地形气候 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横断山区在第四世纪基本无大面积冰川,又未受喜马拉雅造山 运动的剧烈影响,人类干扰相对较少,成为这些物种的“避难所”。两双版纳境内丘陵, 发育与保存了季节性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为树栖类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秦岭山 地在动物和植物区系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兰科植物、大熊猫、金丝猴和朱鹃的主要分 布区。 2.15物种与类群的分布呈现局部分布和问断分布特征。15物种与类群中有不少是局 限性分布的特有种,如大熊猫、四川山鹧鸪、普氏原羚和多数兰科植物,呈间断分布的有 扬子鳄、金丝猴、白冠长尾雉、攀枝花苏铁和闽粤苏铁。 3.从物种保护来看,35。77%物种没有得到保护,主要集中在兰科植物、苏铁和雉科。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L)我国目前对于这三大类群的野外考察活动开展较少,其分 布地和数量还不清楚。(2)我国是世界上这三大类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对这三 大类群的法律保护体系却不完善。(3)兰科植物和稚类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4)我国 苏铁新物种不断发现,新分布不断记录。 4.从保护区域来看,67.94%分布区没有得到保护。这些空白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 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除黑龙江、广西和贵州外,这些空 白区域位于这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 5。从保护的全面性来看,大熊猫、扬子鳄和亚洲象的保护现状较好,而兰科和苏铁 类的保护现状较差。从保护的有效性来看,每个类群的制约因素不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为 共同的制约因素,全国涉及到这15物种与类群的自然保护区中专业管理人员只占5.46%。 其次是有效保护面积,有效保护面积仅为保护总面积的33.33%。 6.为了加强对于这15物种与类群的保护,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新建和扩建一批自然 保护区,主要集中在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横断山区、秦岭山地和西双版纳地区, 优先考虑四川、云南、西藏这些物种多样性高,分布点多而保护空白区也多的地区;加快 尚未受到保护的7属44种物种的保护,尤其是兰科、苏铁和雉类。对于兰科和苏铁,由 于它们的分布呈零星状,数量少,可以先建立保护站或自然保护小区; 加强已建自然保 护区的建设,侧重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紧保护区的规划,扩大核心区的面积。 【关键词】15物种与类群地理分布格局保护评价 Abstract The are 15 of which objects smdy groups species Hylobdtidne,P矾therd m6IximHs tigriS,Ce}、)us.M0sch科s. Elephqs przew81skii.pan}hoiops hodgsoni、Al!迅rntor Nipponj onthe distribution (≯∞出c8口P,0w而f出ce口已.Based whichiscreated spati

文档评论(0)

llllss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