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腐蚀防护第四讲
过程装备腐蚀与控制 第四讲 高海涛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阳极溶解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阴极去极化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 Ek<Ek0 电化学腐蚀持续进行的条件: 腐 蚀 速 度 一、极化与超电压 二、极化曲线和极化图 三、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四、腐蚀速度计算与耐蚀性评定 极化现象: 只要阴阳两极之间有电流流动,必然出现极化现象。 由于电化学反应与电子迁移速度差异引起电位的降低 升高。 电化学极化 浓差极化 膜阻极化 超电压: 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化作用使阴极或阳极电位偏离初始电位的绝对值。定量的反应出极化的程度 极化曲线和极化图: 腐蚀极化图: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1、判断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1)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3)直观地分析比较不同腐蚀系统的初始电位差以及电极的极化性能对腐蚀电流的影响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2、确定金属的腐蚀速度 利用极化曲线外延法求自腐 蚀电流,是用电化学技术确 定金属腐蚀速度的方法之一 腐蚀极化图的应用: 3、多电极系统图解分析 极性的确定 腐蚀电流的确定 多电极系统的工作特性 腐蚀速度计算与耐蚀性评定 腐蚀速度计算与耐蚀性评定 (2)耐蚀性能的评定 重量法: 深度法: 容量法、机械变化率,电阻变化率 析氢腐蚀和耗氧腐蚀 析氢腐蚀: 溶液中的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放电,促使金属阳极溶解过程持续进行而引起的金属腐蚀 耗氧腐蚀: 阴极上耗氧反应的进行,促使阳极金属不断溶解,引起的金属腐蚀 一、析氢腐蚀1、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腐蚀电池中的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的析氢电极电位 EH EA EH=Ee.H-ηΗ Ee.H= EH。+0.059㏒[H+] = -0.059pH 氢的超电压的影响因素 与电极材料的种类有关:详见P28,Fig.1-27 与电极的表面状态有关:粗糙的表面低于光滑表面 与溶液的PH值有关:酸性溶液中: 碱性溶液中: 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与某些添加剂有关:如缓蚀剂,胺、醛类等有机物质 3、析氢腐蚀的特点 阴极材料的性质对腐蚀速度影响很大 溶液的流动状态对腐蚀速度影响不大 阴极面积增加,腐蚀速度加快 氢离子浓度增高(PH值下降)、温度升高会促使析氢腐蚀加剧。 二、耗氧腐蚀 1、 发生耗氧腐蚀的条件 3. 耗氧腐蚀的特点 (1)腐蚀过程的控制步骤随金属在溶液中的腐蚀电 位而异; 3.耗氧腐蚀的特点 (2)在氧的扩散控制情况下,腐蚀速度与金属本身的性质关系不大; 3. 耗氧腐蚀的特点 (3)溶液的含氧量对腐蚀速度的影响很大 3.耗氧腐蚀的特点 (4)阴极面积对腐蚀速度的影响视腐蚀电池类型而异 对宏观腐蚀电池来讲,阴极面积↑,腐蚀速度↑ 对于腐蚀微电池阴极面积对腐蚀速度无明显的影响 (5)溶液的流动状态对腐蚀速度影响大 金属的钝性 二、钝化理论与钝化特性曲线分析 1、钝化理论 成相膜理论(薄膜理论) 吸附理论 2、钝化特性曲线分析 可钝化金属的阳极极化曲线 阴极过程对金属钝化的影响 2、钝化特性曲线分析 三、金属钝性的应用 金属钝化的特性在工业上的应用: 1、阳极保护(第六章将详细介绍) 2、化学钝化提高金属耐蚀性 3、添加易钝化合金元素,提高合金的耐蚀性 4、添加活性阳极元素提高可钝化金属或合金的耐蚀性 第二章 影响腐蚀的结构因素 2.1 力学因素 2.2 表面状态与几何因素 2.3 异种金属组合因素 2.4 焊接因素 第一节 力学因素 一、 应力腐蚀破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金属结构在拉应力和特定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 引起的破裂 1、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 应力腐蚀是应力与腐蚀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力必须是拉应力,应力必须大于临界值。 特定的环境因素:黄铜-氨溶液;奥氏体不锈钢-CI-溶液;碳钢-OH-溶液等 2. 应力腐蚀破裂速度与裂纹形貌 SCC过程的三个阶段: I:腐蚀引起裂纹或蚀坑的阶段(潜伏期或诱导期) II:裂纹扩展阶段 III:破裂期 SCC断裂速度约为0.01~3mm/h 裂纹的形貌: 3、应力腐蚀机理 解释SCC机理的学说很多: 电化学阳极溶解理论 氢脆理论 膜破裂理论 化学脆化-机械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