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母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时节忆母亲

清明节忆母 ? 眼看到清明节了,我在泪雨泣风中想起了我的母亲在不久前的公元2013年2月19日20时40分离开了我们。我91岁的母亲掩埋于乡野之间,栖草莽下,无文字以歌,无影像以诉,只有我兄弟姊妹间,今后年年清明焚纸燃香献鲜花,年节团聚思念亲人敬酒水。 清明第一当属我,天地泪眼共幽咽;梦中依稀慈母语,阴阳两界差鬼神! 母亲的离开仿佛就在昨天,心里总是闪烁着她的影子,丝毫不能忘却。她走得的是那样突然和安详,以至于还没有来得及和亲人们告别,来不及把心里话说给大家听,嘴角似乎还挂着微笑,她把安详留给了我们...... 。母亲的一生记录着无尽的悲愁和困苦,其晚年也不乏享受人生欢乐,母亲的一生是伟大的,她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苦难,做了许多众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值此清明时节,我心中不由得升起对母亲的阵阵思念之情,遥忆逝去的岁月,犹如一幅幅画面又展现在我的眼前...... 母亲吴芳德生于公元1922年6月6日(民国十一年五月十一,我的农历生日是五月初十)江津小西门皂角树吴家大院,小学文化。上有一姐下有一弟(其姐弟均先于母亲而去),祖上在清代湖广填四川时由福建迁徙于四川江津落户(现属重庆市),有学者考证吴姓人氏多迁自福建漳州。母亲族中人氏中仍有人带有福建土语:如称小姨为满姨,称母亲为栂、……等(所以我家都喊母亲为“栂”,直至我离家工作后才改喊“妈”)。听说母亲祖上以经商为生,主营盐业,其祖父曾任江津商会会长,祖上有人曾在清末年间任官,官职大小不详。 母亲幼时上过学堂,在我印象中甚爱读书写字,优喜传统史学戏文唐诗宋词,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不亚于现在的中学生,在解放前来说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女子了,与我父亲结婚时的照片甚为“洋气”(解放前父亲在上海亚西银行任职员,解放后在江津税务局工作)。 母亲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十分到位,以前讲“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是农耕时代人们的希望,加之解放初期学习苏联的鼓励生育做“英雄母亲”,父母亲一生生育了我们兄弟姊妹8人(其中大姐夭折,我排行老七)。我们家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父亲对我们从严要求进行传统的道德伦理教育;母亲对我们则是关怀入微疼爱有加。 幼时还记得解放初期母亲曾在江津大西门外的化工厂工作,1957年父亲被划成“右派”后下到偏远农村,母亲又辞去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就帮人缝补浆洗同时做点小生意,我也跟着哥姐们晚上摆小摊卖小吃,白天上山砍柴捡碳渣或下河挑水来卖,基本上全家的生活来源就这样勉强维持,真是艰辛至极。由于兄弟姊妹众多,食盐紧俏时母亲带着我往坐火车返于津蓉(时母亲之弟在省城某部门工作)两地“倒盐”赚一点差价以补贴家用……。“困难时期”过后刚好一点我又添了一个幺妹,随着又开始“文化大革命”两哥一姐“上山下乡”,那时有“黑五类”背景的家庭生活真可说是“度日如年”哪。 我在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就开始协助母亲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打军用鞋底画炭精画挑煤挑水筛砂石的“活”我都做过,慢慢的我在经济上就脱离了家庭的负担而自立了。那些年代靠着长江水提供的劳动机会来养育我们,冬天的江水朔风浸骨,热天的汗水透衣蒙眼,我们兄弟姊妹多由于“先天不足”而身体都不太好,孱弱的身体承受着超负荷的劳动却仍然不能满足温饱,家庭的困难如何计划开支全由母亲一人承受了,但母亲很坚强和勤劳。母亲手巧心细,在那样困苦的日子里,总能做出我们爱吃的东西来。除了操持繁重的家务劳动外,厨房里的锅瓢碗盏,家务的清扫浆洗,子女们虽然也能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大头还是承担在母亲的肩上。 幸运的是粉粹了“四人帮”改革开放,国运在兴人民解放,国人真正赶上了好时光,我们全家也逐步走出衰运。由于子女们都逐步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母亲的晚年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为我们多数子女带养了下一代,虽然也偶有各种的烦恼,但这也是平凡生活中难免的枝节小事了,至少再也不用为衣食而担忧了。 我离开家乡在千里之外工作了30多年,独自一人在外不断地学习奋斗努力工作,那些年回家的时间不多,除了工作走不开外还有交通十分不便(从工作地点起身到回家需中转火车汽车两天时间)孝敬和陪伴母亲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些,但每逢节假日都忘不了要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近两年工作卸了担子无压力,(2009年后)就年年都回家看望母亲拉拉家常,去年母亲就身体欠佳,我们提前回家为母亲90大寿做生办得热闹红火,摄影摄像的影像资料各家都有留存,老人家亦很高兴,精气神明显好转。 去年底至今年初母亲打了几次电话叫我回家,我原计划今年至少要回家两次以上,本想在春节期间、生日和暑假期间各回家一次的,但终因春节这次未能成行而未见到我亲爱的老母亲遗憾终生!每每想到此我就悔恨万千哪!唯一可自慰的是我还在读大学的儿子、老母亲的幺孙在春节期间回家看望了她老人家,据哥说母亲看见幺孙来看她很是高兴。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我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