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概念史和社会史的观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侠:概念史和社会史的观照

游侠:概念史和社会史的观照 游侠群体的中国本土性 20世纪60年代,西方汉学家在翻译《史记》时将“游侠”译作“漫游骑士”(wendering knights)或“游侠骑士”(knights-errant)。 何炳棣 Buton.Watson 瞿同祖指出,中文用法的“游侠”一词在英文里没有合适的词语与之对应 。 朱家和季布的故事 《史记·季布传》: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藏匿罪的量刑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匿罪人,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与同罪。其所匿未去而告之,除。诸舍匿罪人,罪人自出,若先自告,罪减,亦减舍匿者罪。”(简167)是汉初匿死罪者不过黥为城旦舂。然《汉书·王子侯表下》云:“修故侯福,元康元年,坐首匿群盗,弃市。”沈家本指出:“首匿罪以盗为重,故福至弃尸。”(沈家本《汉律摭遗》卷七“首匿群盗”条)最高也只是弃市。 对游侠的历史想象 在游侠出现之后,就存在着对其形象和历史的不断重建,存在着三种意义上的历史想象: 其一,政治性想象。这种想象多出现在动荡岁月,想象者多将游侠看做具有优秀品质的勇敢力量,因而在其所塑造出的游侠形象充满了积极性 ,使游侠具有了理想主义色彩。 章太炎《訄书·儒侠》: “当乱世则辅民,当治世则辅法” 。 其二,艺术化想象。这种想象多出现在文人笔下,想象者不仅强调了游侠仗义疏财、扶危济难的英雄品质,且多将游侠作为身怀绝技、武勇过人的神奇人物,使游侠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其三,学术性的想象。这种想象把游侠放置在学理的框架中进行考察,它没有政治性想象激发出的鼓动性,没有艺术化想象提供的“美感”,却最逼近游侠的真实原貌。 一、关于游侠源头的考察 (1)起源于剑客说。依据是战国后期,随着游民崛起和国士失位,游民中的游士即刺客流落民间,他们自觉地吸收了儒、墨、道、纵横诸家思想的某些成分,继承了古代氏族遗风中互助精神,成为游侠的直接源头。 (2)起源于诸子说包括起源于儒家和起源于墨家。其中,起源于儒家的依据是孔子提倡尚武精神,其后学漆雕氏之儒刚武勇直,正是游侠之祖。起源于墨家的依据是,墨家兼爱和互助精神是游侠的精神,墨子钜子之徒也就是游侠。 (3)起源于民间说。依据是游侠的基本来源是战国社会的某些群体,平民、游民或商人组成了游侠的主干。 (4)起源于原始遗风说。依据是原始氏族的一个重要风俗,是氏族成员勇于承担为同族人复仇的使命,好勇轻死。这种风俗流及后世,便成为游侠产生的土壤。 (5)起源于神话原型说主张从现象、内涵、功能等方面分析游侠形象,认为中国侠文化形成了“神性”、“人性”和“魔性”三大板块而其源头便是神话中的英雄原型。 (6)起源于特殊精神气质说即将游侠定位于精神层面上,认为“侠”指的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气质和行为方式,游侠是在大无畏英雄精神感召下,以特有的生活目标、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为纽带形成的群体。 (7)游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文武分途之后的武士阶层 ,是中国和日本史学界最流行的观点。 讨 论 (1)的合理之处在于点明了游侠与刺客的密切关联,实际上不仅在战国时代,到了汉代刺客仍是游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说法的不合理性同样也很明显,游侠包括了刺客,但并不都是刺客,战国时期的“卿相之侠”如四公子流即是如此。因此,刺客并不是游侠的源头。 (2)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与游侠风格的相似点,但却存在着历史和逻辑上的致命硬伤。尚武和互助精神虽是产生侠者的文化土壤之一,却不必然造成侠者的出现。 (3)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侠者来源的社会性,但无论是将侠者归为平民,抑或商贾、抑或游民,都具有明显的单一性;况且,对侠者出身的描述,并不能代替对侠者来源的证明,民间社会的平民、游民、商贾中都可能产生游侠,但不能由此反推出游侠出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