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海水中的氯》word教学设计文案.docVIP

2015年沪科版化学高一上《海水中的氯》word教学设计文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2 海水中的氯 第1课时 氯气性质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 (2)通过相关实验,理解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的反应; (3)通过对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的比较,理解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习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经历学习元素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氯气化学性质的系列实验,感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想 1 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本课通过大量氯气的相关实验,学习氯气的性质,直观性强,实效性好,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引导学生准确细致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使学生区分“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如氯气与铁反应中主要现象是“棕色的烟”,加水后成为“黄色溶液”;次要现象是用手触摸瓶壁可感到烫,即“放热”。还要会区分“显著现象”与“非显著现象”,如氢气与氯气反应中的显著现象是“苍白色火焰”,非显著现象是“白雾”。 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氯气是化学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的结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氯气和铁反应与氧气和铁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比较。 2.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使用氯气杀伤了大量的英法联军。从这个事实可以推测氯气有哪些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通过多媒体对氯气有初步的了解。 我们经常会从网络或电视中看到氯气中毒、氯气杀菌消毒以及氯气漂白等与氯气相关的信息,那么氯气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呢?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氯气的神秘面纱。 方法一:多媒体投影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氯气用于战争的图片及内容。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当天下午4点,在比利时的小镇伊普雷,德军先发起一阵猛烈的炮击。90分钟后,一片黄绿色的烟雾乘着轻微的北风向联军的堑壕飘去。烟雾卷过战壕时,联军士兵们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顿时窒息得喘不过气来;并觉得胸闷疼痛,头晕眼花,指挥官被这种情况惊呆了,吩咐士兵各自躲避,一些士兵深呼吸想减缓胸闷,但再也没有站起来,有的士兵向低洼地带躲避,晕倒后再也没有醒来,有的士兵喷水但由于这种黄绿色的气体的量太多了也无济于事,就这样一个个的英法士兵倒下了,在这次战争中联军死亡5000多人,中毒 对槽罐车进行液碱稀释中和: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过来的车相撞 ,大量液氯外泄。据目击者描述 :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就像探照灯光一样,‘唰’地射向高空,足有5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有些睁不开 。” 事发后消防队员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时值西南风,氯气迅速向西南方扩散 ,造成350 人中毒进医院救治, 另有28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应急措施,疏散到一高坡上。 教师课件展示: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氯气的物理性质呢? 学生归纳总结: 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 (3)比空气密度大; (4)易溶于水(1:2), (5)易液化 (6)有毒。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认识事物,一分为二的看待氯气,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好奇,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互相讨论。 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氯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学生实验:①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多媒体②铁在氯气中燃烧;教师实验③铜在氯气中燃烧,多媒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金属与氯气的反应让学生推测还有哪些金属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金属活动顺序表,同时切身体会放热反应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多媒体演示实验:氢气与氯气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的反应。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学生举例 学生比较与分析:铁、硫、碳等在氧气中燃烧,以及铜、钠、氢气等在氯气中的燃烧,找出共同的特点并得出“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重新建立燃烧的概念,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比较氢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现在看来氯气很“好战”,为什么这么“好战”?请同学们从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角度考虑 设计意图:先讲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想,再点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这一重要的化学思想,再养成由结构分析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氯气与铁和氧气与铁的反应再次加深氯气的活泼性。 (3)活动三 氯气与碱的反应 教师向装满氯气的塑料瓶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经振荡,黄绿色立即褪净,塑料瓶边扁了。由此过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