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品格-楼宇烈-南海出版公司.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品格-楼宇烈-南海出版公司.doc

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 南海出版公司 第一篇 中国文化的百年沉浮 中国文化何去何从? 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一些强国的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如何在与强势文化交流中,保持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值得深思。 中西之争 ——近代的反思 洋务运动(1861):1894甲午战争失败,光学坚船利炮不行,得有一个现代的、民主的、平等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制度改革仅仅停留在制度本身也是不行的。 以孙文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虽推翻清朝统治,但没能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保留。 新文化运动(1919):要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法的、血缘的、封建专制的观念。 ——西化思维的冲击 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的争论激烈进行,有人公开高举全盘西化的大旗。 ——传统的反抗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剪不断,理还乱 20世纪80年代,文革后,大家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出现了信仰真空。于是,围绕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大讨论。 文化也要全球化吗? 不同的文化既有时代差异,也有类别的差异。不能像经济全球化一样,要求文化也全球化、一体化。 路在何方? ——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龚自珍) 史即文化,对历史的认同,实际就是对文化的认同。 ——传统乃现代之根 西方国家走现代化的过程中,两件大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文艺复兴(14-16世纪),要冲破欧洲中世纪神权决定一切的文化,就是要倡导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也是反对中世纪文化,过程中,大量汲取了东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内忧与外患 ——继承与创新 第二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惟人万物之灵 在天地人这三者中间,人是最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 ——养人之欲,给人以求 荀子“维齐非齐”观点,意即一定的不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高扬君权,重视师教而淡化神权。中国古代最崇敬:天地君亲师,其中“天地”是生养万物的根本,非神也;“亲”是某一类生命的来源,它代表某一类的祖先。 二是高扬明道正谊,强调人的道德的自我提升和完善。 天人合一 ——顺自然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是指“本然”,亦即万物原来的本性。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去因循等待,而是强调要在排除主观和私欲的前提下,主动地去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地做事。 ——王者以民为天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 人文思维 人文的思维方式跟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科学思维是从静态出发的,或者是从具体的物出发的,而中国的人文思维,则是从人出发的,或者是从人事出发的,是动态的。 人文的思维方式,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人文思维方式是一种强调个性的思维,因为它是动态的、整体的、联系的、综合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追求的是一种普遍适用性,只有普遍有效才是科学。、 第三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三玄、四书、五经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书经》《三礼》《周易》《春秋》 五经要义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础经典。 ——不学《礼》,无以立 《三礼》包括《仪礼》《礼记》《周礼》,其中《仪礼》阐述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礼记》是解释《仪礼》的,即为什么要运用这些礼,《周礼》讲得是周代的官制。《礼记》对后世影响最大,是中国传统伦理规范得以建立的根本典籍。 ——帝王之学-《书经》 《书经》除了一些传说中夏代和商代的文献外,大部分是周代政府的公告,总结了夏商两代兴衰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来源。 ——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 《春秋》实际上是一部编年史。西周没落之后,周平王东迁,历史上称为东周,包括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春秋》只记载了某年月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未展开论述。后人对《春秋》进行专门注释,形成了“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以记事为主,侧重对历史事实的注释。《公羊传》、《谷梁传》注重讲解事件本身的意义及应汲取的经验教训。相传《春秋》是孔子删订的,下笔非常谨慎,包含自身价值判断,形成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不避讳历史上的事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肯定就肯定,该批评就批评。 ——宇宙的奥秘-象数之《易》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在先秦时已经形成,内容是古人占卦是留下来得卦辞等。真正发挥《周易》思想的十传,在汉代初年才形成。 三玄要义 ——不易、变易、简易——义理之《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