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杜甫
杜甫和他的诗歌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南瑶湾村,又名杜 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一、从思想性方面来说,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具有深沉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诗中始终贯穿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这也就是杜甫诗歌中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人民性特征,并达到了以前作家不曾有的高度。 1、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2、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3、 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罪行的强烈憎恨。 杜甫诗歌赏析 兵 车 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百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新 婚 别 杜甫京华困顿十年,功业无成,但却对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有了深入地了解,开始创作出许多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反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诗篇,为后来现实主义光辉乐章的不断涌现奏响了序曲。 开元末年以及天宝年以来,唐玄宗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始乱。尤其是李林甫,为保有宰相之位,任用武将和边将,而这些边将为了邀功请赏,发动了很多次不义之战,如伐石堡城和征南诏,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石堡战后,哥舒翰官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赏赐物、宅,加御史大夫。而事实却是“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而反对此战的边将王忠嗣,却受到了宰相集团和玄宗本人的打击。可见当时的玄宗皇帝已经是脱离群众,好大喜功,而惑于奸佞了。对南诏的战争也是如此,损失了大量士兵的性命,真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了。 值得注意的事,这些战争所用士卒,都是从民间征来或骗来的贫弱者。这一时期,府兵制已经遭到破坏,为募兵制所代替,这就导致了所招士兵,都是既贫且弱失去土地和生存依据的平民,他们都成了政府的雇佣军。相对于在节度使军中的杂胡人来,他们的地位更低,战斗力更弱。 南诏始终不想叛唐,但唐军的屡次挑衅,使得他们不得不走上战争的道路。因此战争既有了非正义的性质,士卒又是被迫作战,且皆病弱怯懦之士,那么战争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兵车行》一诗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产生的。关于这首诗所写战争,以往各家多认为是为用兵吐蕃所作。 钱谦益认为:“‘君不闻’以下,言征戍之苦,海内驿骚,不独南征一役,不独征人焉。‘君不见’以下,举青海之故,以明征南之必不返也。不言南诏,而言山东,言关西,言陇西,其辞哀怨而不迫如此。曰‘君不闻,’‘君不见’,有诗人呼祈父之意也。是时国忠方贵盛,未敢斥言之,杂举河陇之事,错互其辞,若不为南诏而发者,此作者之深意也。” 诗人根据生活实感,构思一个“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如今又被驱南征,备受开边之苦的老战士,以设为答问之辞,让他现身说法,在自诉平生经历的谈论中,自然而然得将多年来海内人民,从前方到后方,从役夫到农夫,从兵役、徭役到赋税,所受穷兵黩武之害,集中真实地反映出来。 在极少的篇幅当中,在极少的人物当中,来展现复杂的内容和大的社会问题。以民歌的叙事方式,开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先河。 《兵车行》的出现,标志着诗人由于多年的阅历和体验,社会思想、文艺思想已日臻成熟,开始着手在为自己,为后人,开拓那条起自国风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道路。 文人在继承、发展乐府民歌传统的过程中,走过了从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到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实事,再到杜甫的因事立题,后来就发展到了白居易的“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写乐府歌是“因事立题”的文人始于杜甫,但这却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对民歌本来面目的一种回归。 诗人思想感情瞬息万变,突兀而来,突兀而去。与之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也是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的表达了诗人矛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