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考研复习笔记》.pdf

《2016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考研复习笔记》.pdf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北京大学比较文学考研复习笔记》.pdf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 丹 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 发展论 第一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 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 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 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 、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 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 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 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 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 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 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 ——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 德科赫《比较文学 杂志》;1895 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 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 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 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 (ICIA)诞生。 1955 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 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 。 (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 ()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 (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一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溯源 五年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与外来文化相接触和具备通识的眼光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先天优势。包括 《史记·大宛列传》、晋代佛经翻译、历代文论,诗与画的比较研究、诗与禅的比较研究等。内容十分丰富, 但专业意识极为淡薄。 2、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与西方学术大量传入以及深受西方学术影响的专门人才大量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梁启超“政治小说” 、林纾翻译小说;王国维利用叔本华系统分析《红楼梦》;鲁迅中西诗歌比较研究;胡适、 冰心、许地山中西戏剧研究;茅盾中外神话比较研究;严复、苏曼殊译介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兴起:在20 世纪的20 年代到30 年代。最突出的标志是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 1924 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硕士学位的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这是中国 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第二个标志是一批研究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也相

文档评论(0)

gh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