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选修4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17节《晚明科技群英》参考教案.docVIP

历史岳麓版选修4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17节《晚明科技群英》参考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岳麓版选修4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第17节《晚明科技群英》参考教案.doc

第17课 晚明科技群英 【课标要求】:了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时珍、徐光启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 2、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分析晚明科学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的产生具有时代性和条件性,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本课及必修2第6课和必修3第5、6、17课提供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和分析及概括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众多晚明科技精英的实践活动和著作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徐光启及《农政全书》 【教学难点】“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而到了近代,在科技方面与西方相比则望尘莫及。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从了解晚明科技群英入手,解开这个难解之迷。 一、医圣李时珍 (一)出身名医世家, 从小酷爱医学 他的家乡是一个山明水秀、风光优美的地方,又是一个产药的胜地。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里,时珍的祖父是一个热心替人治病的医生,但名气不大,早在时珍年幼时就去世了。 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时有名的医生,又是一个饱学的秀才,虽参加过多次乡试,但始终没有考中。母亲张氏,身体衰弱,在生下时珍后不久便病倒了,以后长期地缠绵在病榻上。 幼年时代的李时珍,体弱多病。直到10岁左右,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 时珍对于草木虫鱼从小就有出奇的爱好。这方面,他受到父亲很多的影响。在父亲的房间里,一年到头都能嗅到白芷、郁金香之类芳草的清香。有时,父亲还带他到山里去,让他看药草的生长情况。由此,他在药草方面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 瓦硝坝附近有个著名的雨湖,它方圆20多里,经常有渔民捕鱼。时珍和许多渔民熟识,老渔翁还常告诉他许多关于水鸟的知识。 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使得李时珍从小就对祖国的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三次乡试落榜, 坚定从医之路 但是,李言闻并不想让儿子学医,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医生被官府歧视,他希望儿子多读点书,将来能升官。在时珍12岁那年,父亲就明确地向他宣布了这个意图。 在父亲的督促下,他认真地读了几年书,在 14岁那年考中了秀才。后来,他越来越感觉到死读这些八股教条毫无意思,虽遵从父命从十六岁到二十二岁连续三次参加考举人的乡试,可是都名落孙山了。三次乡试的失败,虚度的宝贵光阴,使李时珍深深感觉到科举应试这条路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学习医学。父亲见他意志坚定,也就只好答应了。 于是,22岁的李时珍开始行医。最初,他给父亲当助手,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帮助看看病、一有空,他就棒起医书来读。 李时珍读书的范闲很广,他除了读《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书外,尤其喜欢钻研历代的“本草”(即历代的药物书)、其中,来代的《证类本草》(即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他最喜欢读的药书。由于李时珍用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又注意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并检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他的医术提高很快。 (三)宫廷御医之便,饱识医术药材 1551—1556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