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 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标题:解读如何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副标题:寻找标志是文言断句的捷径,虚词就是最好的标志。 关键词:虚词,断句,标志 难度:4 重要程度:5 内容: 一、利用“之”、“乎”、“者”、“也”、“已”、“焉”、“哉”来断句。这些词语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富有代表性的虚词,在阅读理解时可作为停顿的明显标志。见到这些虚词,大多在句子停顿的后面断句。 “之”与断句。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成然之。(《促织》)代事,作宾语。2、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乎”与断句。用作语气助词。1、(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如: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以上都是根据句末语气断句。 “者”与断句。作为助词,可以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也”与断句。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也有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已”与断句。当做虚词,可作副词、连词与助词。1、用作副词。表两件事之间相隔时间短暂,常用“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如: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连词,“已”同“以”,和“来”“后”“东”“西”“上”“下”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等的限定。如: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版》)3、用作助词。“已”放在句末表示动作行为的既成状态,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语气,相当于“了”;有时“也已”连用,加强语气。有时也表感叹,相当于“啊”。如: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焉”与断句。常用在句末:1、语气助词。如: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代词。常指代人和物。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3、兼词。“于+此”。永州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焉”,译成“在捕蛇抵交赋税这件事上”。 “哉”与断句。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1、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疑问语气的,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时钟山记》)3、表示反问语气的,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利用“夫”、“盖”、“矣”;“而”、“然”、“则”、“故”;“以”、“为”;“乃”、“ 惟(唯、维)”;“其”、“若”、“或”断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文言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确定断句的位置。 1、常用在句首和句末的助词:“夫”、“盖”;“矣”。 “夫”与断句。 用作助词。1、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如:夫十月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2、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如: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问说》) “盖”与断句。1、用作副词。“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2、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谢灵运为永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soen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