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安全笨.pdf
2015年9月 中州 学 刊 Sep.,2015
第9期(总第225期) AcademicJournal of Zhongzhou No.9
【三农问题聚焦】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安全
彭代 彦 罗丽 丽
摘 要:在市场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内部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外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村
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 这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通过使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组织
化、社会化程度提高和新型农业生产要素进入粮食生产领域以及粮食生产宏观条件改善而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积
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粮食用地减少、资本外流和劳动力结构失衡而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在农村青壮年劳
动力转移背景下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建立促使粮农收益长期持续增长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粮食安全;影响效应
- - -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751(2015)09 0045 06
为了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农 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劳动用工投入量,从而降
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 这在 低了粮食产量;贾利军等(2015)进一步表明农村劳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实 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使劳动力弱化趋势明
现粮食的规模化经营和提高粮食生产的边际产出 显,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但是,上述研究都是从
率,确保粮食安全。 但是由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基 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粮食
本上都是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这一过程 生产安全的意义。 而本研究将在探讨农村青壮年劳
也不利于粮食生产,会危及粮食安全。 如何兼顾粮 动力转移原因的基础上,详细论证农村青壮年劳动
食安全和城市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 力转移对粮食生产安全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并提出
题。 学者们关于这个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 部分学 相关建议。
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粮食产量增加,例如,
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成因
温铁军等(2010)认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转移
之前,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郭庆旺等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引力
(2009)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劳动力素质 第一,市场化改革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的
的提升以及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积极影响;程名望 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制度是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
等(2015)从人地矛盾角度出发,说明农村劳动力的 基础制度,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激励机制。 一方
转移能够缓解人地矛盾,最终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 面,农村市场化改革为劳动力外流提供了制度供给。
另有学者存在不同看法,例如,陈飞等(2010)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使农民
认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城市的发展步 具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和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大大激
伐,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会进一步挤占农村耕地,并最 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其
终会危及粮食安全;秦立建(2011)也证明了农村青 他相关制度随之发生变迁, 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 -
收稿日期:2015 06 25
作者简介:彭代彦,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昔.pdf
- 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声.pdf
- 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沈.pdf
-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违.pdf
- 主被动吸烟对中轴及承重关节症状性骨关节炎交互作用影响研究缔.pdf
- 乌梅丸对结肠炎大鼠δ阿片受体、β-抑制蛋白1、Bcl-2表达的影响伏.pdf
- 乌灵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自.pdf
- 乙醛脱氢酶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研究进展彤.pdf
- 乳球菌介导的重组寄生虫疫苗的研制现状算.pdf
- 二尖瓣反流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芽.pdf
- 农民工市民化供求决定机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模型格.pdf
- 农民工返乡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代际的视角访.pdf
- 冠心病危险评分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匠.pdf
- 冠心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策略济.pdf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进展跃.pdf
- 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与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阔.pdf
-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icroRNA-145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亡.pdf
- 冠心病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分析竣.pdf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延迟心包压塞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室.pdf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