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知言」的内涵及其当代意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知言」的内涵及其当代意蕴.doc

孟子「知言」的內涵及其當代意蘊 共?9?頁【從第?54?頁至第?62?頁】   張麗麗 摘要: 國內學者已從心與氣、心與德等方面對孟子「知言養氣」章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而對其「知言」的研究尚顯薄弱。從「知言養氣」一章及其內容來看,「知言」才是本章的關鍵問題,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知言」以盡心知性之意,體悟言與心、言與義、言與人的豐富內涵。由此觀之,「言」具有彼與此的差別,知己之言旨在合義,知彼之言旨在識人。而無論彼此,「知言」都是為了鍛煉人們格物致知的認知能力,培養人們自強不息的生命精神,實現人們安身立命的道德理想,最終達到以君子人格為己任的目標。 關鍵詞: 孟子,知言,知己,知人 一、前言 「知言養氣」章歷來被學界認為是孟子一書中最難把握的章節。無論是心與言的關係,還是心與氣的內容,均說法各異百家爭鳴。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知言」問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其對養氣的作用裡,反而沒有生發出其自身的含義。於是,本文將對「知言」的內容進行疏理,力求理解「知言」的內涵及其對己對人的當代意蘊。 二、知言 孟子在「知言養氣」章開始便論辯其與告子「不動心」的內容之異。蓋孟子並未直接與告子對辯,乃透過公孫丑之問而引述告子之言。由此觀之,「知言」、「不動心」和「浩然之氣」等內容在本章中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已往學者們將目光聚焦在「不動心」、「浩然之氣」和「性善」等顯著的目標上,並形成深入且豐富的理論成果。但我們發現這種目光需要轉移到「知言」身上,並註入言、心、義三者的內容才能構架起人的睿智,才能充分體現「知言」的意義與價值。 (一)何謂知言 孟子全書二六一章,其中一一七處提到「言」,二處提到「知言」。那麼,「何謂知言?」孟子曰: 詖詞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孟子.公孫丑上》) 即對於偏頗的言論,要知道其不全面的地方,發覺其偏頗的原因;對於放蕩過激的言論,要知道其思想所陷入的謎團,知道從何處揭示真相;對於邪惡歪曲的言辭,要知道它在何處偏離了正道,知道其回歸正道的方法;對於躲閃的言論,要知道其內心中閃爍其詞的原因,知道它理屈詞窮的地方。孟子在對這些言論進行闡述的時候,其實是在做格身外之物的功夫。接著他便提出了格物後的結論「生於其心,害於其政。」,即這些困頓、迷惘的言辭都是從內心中生發出來的,心與言的關係順勢成為我們理解「知言」的重要內容。知道「言」進而知道自己的「心」,最終才能達到「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樣,朱熹才會強調「知言者,盡心知性,於凡天下之言,無不有以究極其理,而識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註1)即「知言」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理」,這其中的「理」就可以理解為「義」。「知言」即是「知義」、「知理」的過程,於是理解「言與義」的關係也是理解「知言」的關鍵問題。在二者之外,劉錦賢先生提出了「知言」的必要方法就是明曉「言與德」的關係。他在理解「知言」的過程中提出了幾個方面的要求:「道德淳備」、「浩氣充盛」、「燭理分明」、通過言「透視其心裡的底蘊」(註2)。他其實就是在強調德能立言、言以配德的思想,於是「知言」也就內契了培養自己德行的內容。 由於「知言」本身的歧義性,對於「知言」的理解也產生百家爭鳴的效果。統觀之,筆者認為「知言」是關於人生的感悟和解讀;是關於人自己的認知和反思;是關於人內心的清理和淨化。「知言」必然包含著盡心知性、德行高尚、辨別是非等含義;必然關涉到「言與心」、「言與義」、「言與人」等內容;必然聯繫到「言」的對象性、「言」的境界等問題。 (二)知孰之言 「知孰之言」的問題在學界一直有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大部分學者(註3)認為「知言」是知道別人的言論。另一種是,勞思光先生認為「知言」是知道自己的言論。「所謂『言』,是指認知我而說……『知言』指德性我對認知我之臨照。」(註4)第三種是,在綜合考察《孟子集注》、《四書或問》和《朱子語類》後得出的結論,朱熹對「知言」的對象問題有不同的認識,即「告子以外義判言,孟子是以心知言。」(註5)。 在考察「知孰之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知孰」包含了知彼、知己、知己與彼的內容。三方觀點孰優孰劣,在此不加妄斷。但筆者認為,「知言」就其本身在孟子思想內部的發展邏輯來講。一方面他包含著知道自己「言」的思想: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孟子.萬章下》) 在孟子「性善」論的思想理路中,他強調「萬物皆備於我」,即我可以通過自己的所思所想來探究「萬物」的總體性意蘊。這樣我在對自己的身心進行「格物」之時,所格之物就包括自己的言的意旨問題,自己的言要與自己所處之位的統一問題,自己的言要從自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