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综述
化学化工学院 学科教学(化学)1403282101 李密密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女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就业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先决条件,由于历史、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女性的身高、体态、相貌)、身份(城乡、户籍)歧视等方面原因,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遭遇重重障碍,她们的就业之痛已日益凸显,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来收集资料。访谈法(interview)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访谈的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面对面的社会互动过程,访谈可以让研究者得到更多更真实、具体的情节,得来的资料,恰好可以补充数据资料的不足。本项研究是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和生活,质性研究方法能带领我们重新体验被访的女性个体的各种经历,真切感受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境地。本文尝试用叙事的手法描述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尝试从真实的故事里找到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所在、找到分析社会性别集体无意识的线索。并结合已有的数据统计成果,理解分析寻找这些故事的深刻意义。质的研究是我获得这一叙事文本的研究实践,因为女性及其生活世界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内容充满着新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与分析
1、社会性别的研究
早期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两性不平等,倡导法律制度的变革,希望通过改变对女性不公平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和政治制度实现两性平等的权利。后来的激进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到的压迫来源于父权制,也就是一种相对于女性的男性权威系统,女权主义理论的任务是理解性别制度,并终结这一制度。激进女性主义强调实践与行动,希望通过积极的行动改善妇女的生活,削弱女性受到的压迫。
社会性别的研究,在揭示性别不平等的现实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性别不平等产生和再生产的社会机制。美国社会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最早系统地论述“社会性别”的概念,她认为,首先,社会性别是区分社会地位和组织社会关系的基础。其次,社会性别是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1]英国社会学家沃尔比认为,父权制是一种男人支配、压迫和剥削女人的社会结构和实践体系,并且,她认为父权制的运作由六种相互联系又独立的结构构成。第一,家庭内的生产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女性承担家务劳动,负责生儿育女,而丈夫占有这些劳动。第二,有酬工作。女性只能停留在收入较低,低熟练程度的工作中,而被排斥在某些有酬劳动之外。第三,父权制国家。国家在政策、优先权上对父权利益有系统化的偏爱。第四,男性暴力。这是一种模式化和系统化的行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男性暴力,但国家却以不干涉的方法包容这种暴力。第五,性行为重点父权关系。第六,父权的文化制度。并且,沃尔比区分了两种父权制:私人父权制和公共父权制。私人父权制发生在男性家长控制的家庭内对女性的压迫,这种排外性的策略,将女性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公共父权制是一种集体形式的父权制,女性虽然可以涉足公共领域,但仍然被隔离在财富、权力和地位之外。沃尔比认为,现代社会,父权制正从私人父权制走向公共父权制。
2、国外就业期望的研究
国外关于就业期望的研究是随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并不断深入的。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发现许多青年人离校后失业,不是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社会缺乏就业机会,而是他们没有遇到他们期望的工作。[2]在他的倡导下,设立波士顿地方职业局,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和有关的就业理论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理论界先对以就业期望为中心的择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业心理学研究就已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外对大学生就业期望状况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研究在校大学生的收入预期。Betts发表的关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269名在校生收入预期的报告,以及欧盟十国在1999一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期望开展的联合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研究重点也各有侧重,在一些研究结论上却达成了一致,即高校学生通常都会高估目己的预期收入;他们的收入预期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收入预期会受到性别、家庭背景、学校、专业、年级、成绩等因素的影响;本科学生一般是在四年级才形成关于收入预期的成熟想法等。这些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印证并完善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预期和投资回报的既有认识由于学者们的职业心理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们理解的就业期望理论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