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安徽卷第8题诗歌意象、意境(解析版).docVIP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安徽卷第8题诗歌意象、意境(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试题+精品试题考点解析:2015高考安徽卷第8题诗歌意象、意境(解析版).doc

十三:诗歌意象、意境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第9题 【原题】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诗人 【试题解析】【命题意图】【考试方向】【得分要点】 试题精粹: 【母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诗句“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概括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 【答案】 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1分)的景象。 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①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②对人生中聚少离多的无奈之情;③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④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⑤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丰富的感情,我们分析时就一定要从全诗考虑,逐层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分层作答和答题点全面是拿满分的关键。直抒胸臆的地方写出来,借景抒情的地方也要写出来。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近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 少年却看老。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 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相逢行乐,尽欢共醉在此时,莫要推却金杯盛情。当知道人生自是离别苦情多,欢乐相聚的时候少。庾信的《春日极饮诗》中有:“就中不言醉,红袖捧金杯。”与此意竞相去不远。这最末段,乃是整阕《醉花间》欢会的景况,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园”赏著词畔寒梅到月斜高挂,虽是整日的欢宴,但是词末也该到曲终人散的时候了。欢会尽管浓烈开怀,毕竟也是“离别多,欢会少。”欢会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嘘! 【母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5 分)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 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 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 分)(意思对即可) (6 分)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 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 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 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