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一 整合测评.doc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一 整合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泰安质检)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宗法制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而不是对官僚的影响,A项错误;晚辈给长辈行礼,体现出血缘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同样,题干也并没有体现统治集团内部问题,D项错误。
答案:B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故地分离,从而削弱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A、C、D三项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排除,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3.(2015·邯郸模拟)《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A项错误;题干中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答案:B
4.(2015·临沂一模)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的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解析: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到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俸禄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选C项。
答案:C
5.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解析: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相符合,故A项正确。刑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不负责“肃正朝列”,平章政事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官员,军机大臣是清朝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官员,均与题意不符,B、C、D三项错误。
答案:A
6.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由“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孝悌廉公”字样,可知这里说的是两汉时期的察举制,A项正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B项错误;隋唐时期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开科取士,主要以才学为标准,C项错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实行八股取士,品行更加无从考察,D项错误。
答案:A
7.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解析:根据题干中“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信息说明了清末科举制废除之后给民国时期人才选拔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清末并没有废除,B项错误;纲常伦理在清末也没有废除,C项错误;军机六部在清末也没有废除,D项错误。
答案:A
8.(2015·广州测试)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解析:据“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