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doc

中国古代民间和宫廷的茶具 ? 陈文华 ? ? [摘要]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的茶具进行宏观的考察,认为茶具随着饮茶方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民间百姓与宫廷贵族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不同,人们在饮茶过程中的价值追求也不相同,因而在茶具文化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茶具;饮茶方式;民间茶具;宫廷茶具 [作者简介]陈文华(1935— ),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重点学科“茶文化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农业考古和中国茶文化研究。 一、古代茶具的发展概况   茶具就是饮茶的器具,它是为饮茶服务的。什么样的饮茶方式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茶具。因此在探讨茶具的产生和变化之前,需要先了解我国饮茶方式的演变隋形。   在现有文献资料中,最早具体记载饮茶方式的是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笔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其饮用方式是将茶饼放在火上烘烤到呈赤红色,将它捣碎成粉末状,放到瓷器中,再冲入开水,还要加人生葱和生姜。可见当时使用的茶具是瓷器做的,虽然没有讲明具体形状,总是壶、罐、瓮一类的容器。喝的时候还要从瓷器中舀出来倒在杯碗中。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孙)皓每飨宴……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既然以茶代酒,应是装在酒壶中,再倒进酒杯里。这里是利用酒具当茶具。所饮之茶应该就是《广雅》所说的掺有葱、姜的茶汤。这种方法与唐代的“痷茶”法基本相同。陆羽《茶经·六之饮》:“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这里的“瓶缶”正可与《广雅》的“瓷器”相印证,乃知是瓷瓶和瓷罐(缶)。   到了唐代,盛行饼茶,其煮茶方式据陆羽《茶经·五之煮》记载是:先将茶饼烘烤去掉水分,用茶碾将茶饼碾成粉末,筛成茶粉,再放到锅里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像鱼眼一样的水珠并微有声响,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点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此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再用竹夹在锅里搅打使开水形成旋涡状,然后将茶粉从旋涡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谓三沸,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煮好了。然后分五碗奉给客人品饮。显然,煮茶用的器具要比“痷茶”复杂多了,至少有烧火的炉,烧水的锅(《茶经》称鍑),烤茶的夹子,碾茶的茶碾,筛茶的筛子(《茶经》称罗),搅打开水的竹夹,舀茶的瓢,盛茶汤的碗。   宋代流行点茶法,据蔡襄《茶录·论茶》记载,是先将茶饼烘烤、碾碎、筛成粉末,然后将茶粉舀进茶盏,注入少量开水,将茶粉调匀,再注入开水,用竹夹击拂使之产生泡沫,再注入开水就可直接饮用。与唐代煮茶相比较,宋代点茶不用锅烧水,而是用汤瓶,茶粉不是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击拂使之产生泡沫,茶盏既是点茶的器具又是饮茶的器具,具有双重身份,显得格外重要,击拂茶汤的工具叫茶筅,是新出现的茶具,这些都说明较之唐代,宋代的茶具独具特色。   明代因为废除饼茶,改为散茶冲泡方式,当时称为“撮泡法”。陈师《茶考》指出:“杭俗烹茶,用西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池。”即将茶芽放在茶杯里,用开水冲泡。这种方法于今天的盖杯泡法一样,茶杯成为最重要的器具。也有将茶叶放到茶壶里冲泡的,现代称壶泡法,最典型的壶泡法就是功夫茶艺。清代寄泉《蝶阶外史·功夫茶》记载:“每茶一壶,需炉铫三候汤。初沸蟹眼,再沸龟眼,全连珠沸则熟矣。……第一铫水熟,注空壶中荡之泼去;第二铫水已熟,预用器置茗叶,分两若干立下壶中,注水,覆以盖,置壶铜盘内;第三铫水又熟,从壶顶灌之周四面,则茶发香矣。瓯如黄酒卮,客至每人一瓯,含其涓滴咀嚼而玩味之;若一鼓而牛饮,即以为不知味,肃客出矣”。可见,茶壶、茶杯(瓯)是壶泡法中最重要的器具,“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因此紫砂壶艺应运而起,发展为一门极富艺术性的陶艺产业。   “旋瀹旋啜”至今仍然是广大群众的饮茶方式,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种泡茶方式还会被长期沿用,可见它富有很强的生命力。或者说,我们的祖先经过千百年的摸索,终于掌握了一种散茶冲泡的最佳方式。这是人类饮茶史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那么,最早的茶具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茶叶最早是食用的,使用的是一般饮食器具,即使是作为药用的时候,也很难认定哪些器具是茶具。因此,早期阶段是没有独立的茶具。只有当茶叶成为真正的饮料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专门的茶具。   最早提到茶具的文献是西汉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意思是“煮茶和清洗茶具”,但没有指明是什么样的茶具,从三国《广雅》提到“捣末置瓷器中,以

文档评论(0)

wgv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