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3春季出版)高考历史总复习2-4-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走向高考(2013春季出版)高考历史总复习2-4-20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20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 2012·厦门 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咸同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究其原因,A项“完全西化”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排除。选D项。 2. 2012·苏北四市联考 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那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 B.倡导移风易俗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D.鼓吹反清革命 [答案] A [解析] 把握材料的时间1914年、“也是要剪了辫子”“直接目的”等即可判断选择A项。 3. 2012·浙江杭州模拟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答案] A [解析] 题目反复强调女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1913年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社会地位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故选A项。 4. 2012·苏北四市联考 《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 指媒人 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先由男女同意”说明恋爱尊重个人意愿,是新思想的体现;而“请示父母”“挽冰人 指媒人 行传经纳采之礼”说明婚俗仍遵循传统,选择C项。 5. 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据《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车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从表中可知1889年至1926年间交通工具的变化主要在于自行车、汽车、电车的出现,并没有反映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故选A项。 6.19世纪80年代有人赋诗云:“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厂,几如面话一堂中。”“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A.电报、电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电报、电话已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 D.电报、电话是新颖、快捷而又方便的通讯方式 [答案] D [解析] 由“几如面话一堂中”“无须尺幅费笔砚”“声气相通快胜箭”可以看出电报、电话是既快捷又方便的通讯方式,D项正确。A项中“广泛应用”、C项中“已成为……主要手段”的表述不正确;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 7. 2012·山东潍坊联考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答案] B [解析] 对电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接纳。故选B项。中国社会没有彻底改变,排除A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8. 2012·台州 近代《女学报》 1903年11月 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报纸的宣传 ②新式学堂的创办 ③西方思想的传播 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ksuwtq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