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服用中药的禁忌和原则.ppt
0 1 2 3 4 0 1 2 3 4 服用中药的禁忌和原则 5 4 3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我们平日食用的普通食物,它们本身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 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相反,则降低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饮食忌口分六种(一) 一、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饮食忌口分六种(二) 三、发物类: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饮食忌口分六种(三) 四、生冷类: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饮食忌口分六种(四) 五、油腻类: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六、酸涩类: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人们长期实践,积累出 经验所得: 鳖甲忌苋菜,地黄忌罗卜 黄连忌猪肉,麦冬忌鲫鱼 首乌忌葱蒜,柿霜忌螃蟹 茯苓忌米醋,人参忌茶叶 在服用中,成药时候,还应忌食生冷,油腻,肥甘厚味的食物。 一般来说,在服用滋阴类,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茶叶、萝卜等。 忌:葱、蒜、蘑菇、羊肉、茶叶、白萝卜、牛奶【1小时左右忌口】、喝水多了的话会使药效减低 中药汤剂服用的选择(一) 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服药时间,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性能。中药一般服法是一天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治疗需要,具体还可分下列: 1-空腹法:空腹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淤血,水湿等病症。从部位上看,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脉} 病在胃下饭前服 如果你的疾患在胃部以下(像肝病、肾病及肠炎等),采用中药 治疗时,一般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这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服药,药性容易下达,能较快地由胃部进入肠道,既易于消化吸收而起作用,又不至于被胃内食物和汤水稀释而影响治病效果。 中药汤剂服用的选择(二) 2-饭后服:适宜于人体上部的疾病,中医传统认为:上部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法,能使药性留连于上。《神农本草经》记载: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偏于滋补一类的药,也宜饭后服。“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病在胃上饭后服 用于治疗胃以上如心、肺、胸膈等处的疾病或者对胃肠具有较大刺激作用,以及那些毒副作用较大的中药,最好在饭后15~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