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经济发展角度谈河沟村的新农村建设梁 倩 指导教师:杨金华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经济角度详细介绍了河北省衡水景县河沟村由贫穷村发展到新农村的艰辛历程,总结河沟村经济的实现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提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实践背景 2011年8月,我做为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一员,来到了河北省衡水地区景县河沟村,围绕该村由贫穷村发展到新农村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走访和调查。 河沟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全村1250人,370户,耕地2950亩,一直以来基本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外出打工多以从事重体力的建筑业为主,收入一直低而不稳,且受当前就业形势影响很大。由于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就业非常困难,发展产业资金不足,脱贫任务较重。2008年河沟村被列入省定第三批贫困村后,在县扶贫办全力支持下,在帮扶单位倾心帮扶下,全村群众团结一致,自强奋斗,不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而且过上了打工不出村、休闲有去处、做饭不用电的新农村生活,整体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3年来,扶贫累计共支持财政资金22.19万元,拉动民间资金60余万元,共支持带动建设沼气池106个,养殖小区2个,带动养殖户10余户,初步建起了养猪、养鸭、露地菜等产业,并且在县扶贫办和帮扶单位的协调支持下,修建了休闲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实践的成果和收获 (一)典型产业的发展状况 1.养殖业。2008年10月22日,景县县委书记卢援助在县扶贫办和梁集乡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梁集乡河沟村扶贫“周转猪”的养殖情况。2008年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河沟村在原有的养殖基础上,确定养殖斯格猪为该村主导产业,并按照“种猪集中代养,仔猪分户育肥”的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该小区养猪数量已达到700多头,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小型养猪场,养猪已经成为该村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县委书记卢援助要求全县其他贫困村要像河沟村一样,抓住扶贫机遇,克服目前生猪价格下滑带来的暂时困难,通过科学管理,精心饲养,降低成本,走出市场低谷,确保“周转猪”健康发展。 2.林业。河北省景县梁集乡河沟村村民夏保华于2003年承包本村80亩低产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速生丰产林。由于管理得当,树木长势良好,2006年春季在县林业局退耕办的指导下进行隔株间伐。仅间伐亩收入一项就达1千多元,共计9万元。种植片林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种植粮食作物,由此调动了当地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秋河沟村20多户农民主动承包了本村村北220亩闲散地种植速生丰产林;2007年春季梁集乡河沟村村民樊敏章承包了本村村南废弃窑场和低产田共计260亩,种植速生丰产林。由于农户看到植树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管护树木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树木长势良好,成活率、保存率都达到95%以上。 3.农业。几年来,河沟村始终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重点,但是怎么调、种什么、市场在哪里,村民茫然。以樊敏章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到山东德州、寿光等地,学习先进观念,学习当地的精神、做法。于是,数百亩的蔬菜大方在河沟村建成了。村民李砚成告诉笔者,他今年种的10亩辣椒,预计收入在20000元以上。 (二)乐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昔日荒凉的景县河沟村,如今变得美景如画:村内,柏油路横平竖直,房屋错落有致;村外,果树、蔬菜成方连片,春意盎然。村民们说:俺们村过去娶媳妇都难,如今的好日子,多亏了一批乐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带头人啊!他们说的“一批带头人”指的是村党支部的成员。河沟村党支部促进农民致富的做法给我很大启示。 1.解决了用水问题。河沟村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用水难。该村坐落在江江河沿岸,以前村里人浇灌都是用河水。近几年,河水干涸,加上人畜饮水用的一眼年久失修的井水位下降,基本属于报废井,原来靠河水和这眼井灌溉的几百亩土地变成了旱地,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党支部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70万元,连打深井5眼,机井配套,不仅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也为今后发展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2.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困扰河沟村村民的另一个难题是行路难。河沟村有200多户人家在外经销科目章、搞运输、贩卖粮油,出村困难一直伴随着他们。党支部决定围着村子修一条油面路。他们争取本村在外经商人员投资和上级专项资金,共筹资20余万元。去年11月,整修了长达3000米的路基,并建了排水沟,又打通了3条主要街道,今年6月,油面路建成通车。交通的改善,使多年在外经商人员纷纷表示回村搞副业。   如今,村民们对党支部的工作非常满意,对全村的远景规划表现出超常的积极性。现在,一到农闲,在河沟村村委会大院前,全村男女老少穿红戴绿、敲锣打鼓,扭起

文档评论(0)

wsxedc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