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5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麦江敏 请古 代 汉省 略 婉 置 委 倒 夸 张 互 文 提 称 喻 用 并 代 譬 引语 的 修 辞 方 式引用“引用”,就是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 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1.修辞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2. 具体形式分为引言、引事、引文。 (1)引言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 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 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 水》)(2)引事 a就是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 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司马迁《报任安书》) b另有暗用的历史故事,如: 一登龙门,则身价百倍, 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 定价于君侯。 (李白《与韩荆州书》) 注:“登龙门”引用了东汉李膺的故事。(3)引文 就是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孟子·梁惠王》) “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引自《庄子·天下》 注:先秦著作以引经书为主,汉以后引文面就很广泛了。除明 引外还有不说明出处的暗引和把原作略加改动或只取一句 话中最主要的几个字的引文。(见例二)另外,也有语言学家将引用分为稽古和引经两种 类别。“稽古”,即考古,就是援引古人事迹来证实自己 的见解,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方式。 “引经”,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论来证实自己的观 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广义的“引经”包括引言 、引文;不只是圣人贤人言论,还包括格言、俗 语、谣谚。由此可见,这种分法与分为引言、引事、引文其 实是如出一辙的,所以两者选其一即可。二.譬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1.修辞效果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2.譬喻的分类(1)明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梁惠王上》)(2)暗喻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史记·鸿门宴》)(3)借喻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王安石《木末诗》(4)博喻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 荷。 (苏轼《百步洪》)
三、代称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 的修辞方式。 1.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2.代称的分类(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2)用泛称代特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 擅山海之富。(《洛阳伽蓝记·王子坊》)(3)用特称代泛称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四、并提(合叙) 并提(合叙)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 方式叫“并提”。在遣词造句中,把本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 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 但在表意上却仍然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 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 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 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 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 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 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 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产生误解。1.修辞效果: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2.如何辨识并提 (1)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脭醲肥厚。(枚乘《七发》)(2)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汉书·景帝纪》)五、互文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1.修辞效果 行文简约,丰富文义,形成对仗 2.互文的分类 (1)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双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3)互用同义词的互文(变文)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逐客书》)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六、夸饰“夸饰”:相当于我们说的“夸张”。 (1)修辞效果突出特点,加深印象(2)分为夸大和夸小 A.夸大:把事物及其特征往大处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