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的鸦片战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40年的鸦片战争.doc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历史的序幕。西方列强直接把坚船利炮推到了中国大门口,用武力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为了富国强兵,林则徐编《四洲志》,开学习西方和了解世界风气之先;魏源编《海国国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朝臣们认为英法各国所以屡次侵犯中国,所依靠的是轮船航海的便利和枪炮的精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朝廷中一批有远见官吏的力主下,掀起洋务运动。1866年正月,闽浙总督左宗棠提出“海禁开,非制备船械不能图自强”。(1)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疏清廷,认为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2) 左宗棠定址马尾,他上书朝廷“请于福建省择地设厂,购机器,募洋匠,自制火轮兵船”。(3) 并指出:“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开漕浚渠,水深土实,可为建厂之地”。(4) 六月,穆宗“允左宗棠请,在闽建厂试制轮船”。(5) 奏折获准,上谕:“购买机器、募雇洋匠、试造火轮船只,实系当今应办急务”。(6) 清政府拨白银47万两在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并聘请法国人为监督。1866年10月14日,左宗棠奉旨调任陕甘总督,举荐丁忧在籍的前江西巡抚、林则徐女婿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1866年12月23日,船政各厂破土动工。船政下设13个分厂,设备齐全,最盛时有3000多工人,是当时远东最大、世界著名的造船厂。这是中国近代兴办军事工业的产物,是中国最早的国防工业。同时为了培养造就驾驶人才,创办了船政学堂,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摇篮,诞生了辉煌的船政文化。“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才,实为中国海军人才之嚆矢”。(7) “为海军铸才设校之基”。(8) “船政文化”创造出众多的中国第一:1869年,第一艘木壳运输船“万年清”号下水,功率150马力。1874年,组建成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布防台海挫败日本侵略台湾的阴谋,捍卫了台湾领土主权,博得了“海上长城”的赞誉。1877年,第一艘铁胁舰“威远”号下水,功率750马力,排水量1268吨。1888年,第一艘双机钢甲兵船“龙威”号下水,功率2400马力,可载2100吨。1899年,第一艘钢板鱼雷快舰“建威”号下水,载重量830吨,功率6500马力,时速23海里。1919年,第一架双桴双翼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在这里起飞。“船政文化”还孕育出近代中国众多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杰出的外交家和造船专家魏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北洋海军管带邓世昌等。船政学堂的创办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先声。从1866年创办“求是堂艺局”(原址在福州城内定光寺,即白塔寺。后改为船政学堂)起到抗战期间马尾沦陷止,共培养出海军军官和科技人员1100多名,培训海军专业士兵至少5000多名。据统计,马尾船政培育的海军军官约占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三。“船政文化”使得马尾: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教学和管理、创办理科高等学校的地方;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并实行中外合作的地方;成为中国第一个向欧洲派遗留学生的地方;成为东西方科技文化融合与进一步合作的典范;成为借助国外先进科技和教育体系,与近代中国船政建设实际相结合,快速培养本国高科技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典范。(9) 当然,曾经辉煌一时的“船政文化”,因整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实现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转变,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弱小,以致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击下最终衰败。但“船政文化”所继承的福建海洋文化中的对外开放、奋发自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弘扬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船政文化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作一些探讨。 一、从“篙工楫师”到“海军摇篮” 福建为闽地,先秦时的古闽越族以习水善舟著称。《国语?越语》记载,他们或“处溪谷之间”,或“滨于东海之陂”。(10) 《越绝书》记载,他们“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11) “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古代越人用石锛加工木材,制造出一艘艘巨大、精巧的独木舟。据古文献记载:“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以为舟”。(12) 古闽越人的造船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降至汉晋,福建的海上交通、造船和航海技术水平随着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提高,当时的建安郡侯官(福州)成为吴国的船业中心,并在福建长乐专置造船之所。晋代,在福建连江设置专营船舶制造的“温麻船屯”。晋周处所作《风土记》云:“其舟,则温麻、五会。豫章合五板以为大船。因以五会名也”。(13) 其后,福建沿海居民使用的船只,称为温麻船、五会船、五航或五帆船。当时海船大的长20余丈(50米左右),高出水面3-4丈,可载600-700人,装载物资万斛(300吨)以上,船张七帆,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