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新闻事业史部分笔记.doc

第八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新闻事业史 1.拒检运动 A、时间:1945年8、9月间 B、序幕: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不送检出版《延安归来》(黄炎培)。 C、发展:8月17日重庆杂志界发表 “拒检” 联合声明,得到文化界和中共的支持和响应。 D、高潮:“拒检”运动扩展到其他省市,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E、结果:9月22日,国民党宣布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拒检”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F、后续:新闻文化界进一步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2.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1)出现背景:1948年,国共两党激战。 (2)报刊主张:中国应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 (3)创办力量:民主党派人士 (4)代表:1947年2月 上海 《观察》周刊 储安平 (5)结果:遭中共报刊批判,遭国民党当局封杀。 3.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迁往张家口市,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 4.1948年10月2日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深刻阐明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 提出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 5.新华社的业务改进 强调新闻报道的全局观点 强调努力扩大报道范围 城市报道 城市工人运动 经济建设 要求新闻报道准确、迅速、简练 6.新闻通讯社的转移及新闻工作报道 (1)兵分两路:1947年3月——7月从延安向太行(河北涉县)转移。 A、廖承志:总社大部分人员 B、范长江:称为“四大队”,随中央行动。 (2)加强军事宣传报道 A、解放战争初:加强军事评论工作,分析战局,鼓舞军民必胜之心。 1947年2月27日 《粉碎蒋介石进攻边区的阴谋》 1947年3月11日 《蒋机轰炸是进攻延安的信号》 B、1947年反攻后:全力报道宣传反攻,由专人负责撰写军事综合报道与军事评论 C、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军事新闻报道与评论。 D、成功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 1946年7月 刘善本 《赶快退出内战漩涡》 7.反客里空运动 (1)晋绥日报 (2)关于克里空 乱嚷,好吹嘘 ,饶舌者 (3)反“客里空”运动的背景 1947年春,土改运动前后的报道失实和右倾错误,使群众对报纸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心理 A、新闻失实的表现 a、向壁虚构,凭空编造 b、文艺手法,拔高典型 c、添枝加叶,虚报成绩。 d、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B、新闻失实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新闻工作者自身 a、立场问题:新闻队伍的阶级出身不同 b、素质问题:新闻专业知识的欠缺 C、认识问题:强调宣传 (4)反“客里空”运动目的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反对弄虚作假的新闻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 (5)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 A、开端:6月15日,《晋绥日报》节载了苏联话剧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章节 B、发展:报社的自我批评与读者的批评相结合 6月25日至27日 《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 9月18日 《关于“客里空”的检查》 C、扩大:推广到全国解放区的新闻工作中。 1947年8月28日 《锻炼我们的立场和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 1947年9月1日 新华社总社发表社论《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 (6)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 A、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编者按语的运用 B、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倾错误 (7)不足之处 存在着“左”的偏向 第九章 建国初期新闻事业 1.新闻宣传报道的重点和经验 (1)、报道重点: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广先进经验,突出建设成就,宣传先进人物。 政治外交活动:开国大典、日内瓦会议等。 军事和社会改革运动:抗美援朝等。 (2)、总结:思想文化宣传报道的成绩和失误 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普及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 开展学术思想讨论和批判,但尺度太过。 A、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B、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 C、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2.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的新发展 A、创办正规的大学新闻教育。——北京新闻学校(建国后第一家新型新闻学校)、人民大学新闻系(建国后第一个大学新闻系) B、各方面研究继续开拓。 C、创办新闻专业刊物——《新闻业务》 3学习苏联的经验 A、翻译大批苏联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出版有关的书籍和刊物; B、派代表到苏联访问学习,邀请苏联代表团来我国介绍经验。 利弊: 4《人民日报》的改革 背景: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毛泽东分析学习了苏联经验中的弊端。 苏联批判了个人崇拜,民众思想活跃起来。 (2)《人民日报》的改版 改版目的:把《人民日报》进一步办成党的报纸和人民的报纸。 改版标志:1956年7月1日发表《致读者》 改版具体要求:扩大报道面,开展自由讨论,改进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