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VIP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3·西城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 A.林则徐         B.魏源 C.曾国藩 D.李鸿章 解析:本题考查新思潮的萌发。“师长”指“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最先提出的思想主张。 答案:B 2.2012年10月20日中新网报道,梁启超档案拍卖引发人们的广泛争议。 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近代某个派别的哪一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祖宗之法不能变 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解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答案:B 4.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陈独秀把中西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绝对是两样”、“断断不能相容”,这就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5.“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戊戌变法的发生 B.中华民国成立 C.五四运动爆发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6.“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 度评析“中体西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 (4)启示:①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④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7.(2012·北京高考)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8.(2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fgeq423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