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含解析) 岳麓版.docVIP

(广东)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含解析) 岳麓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 阶段验收评估(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含解析) 岳麓版

阶段验收评估(八)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  ) 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C.“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2.《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水陆交通要地),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表明汉朝时(  ) A.政策的放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农副产品成为国内贸易的主要商品 3.(2013·华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人提高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倡导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4.(2012·厦门质检)“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5.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据图可知徽商(  ) ①起源于今天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 ②经营种类多 ③活动范围广 ④“贾而好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6.(2013·烟台质检)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7.(2013·临沂期中)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8.(2013·山西诊断)数千年来,中国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  )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9.(2013·太原诊断)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10.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产生大量过剩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 11.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12.右图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下列对其解读中正确的是(  ) A.是研究明朝“海禁”政策的重要资料 B.根本目的是保障中国商人的经济安全 C.是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反映 D.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对海外航船的管理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3·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sgvaf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