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二十七、《关雎》(九年级下册)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写法上有“赋”“比”“兴”的区别。 (二)思想感情(主题) 本诗描绘了主人公对姑娘的执着追求和对美满幸福婚姻的热切盼望。 (三)赏析 1.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答 案 可以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答 案 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托深远,能产生言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另外,还采用一些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2.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二十八、《蒹葭》(九年级下册) (一)文学常识(见《关雎》介绍) (二)思想感情(主题) 本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倾心追慕之思以及想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三)赏析 1.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什么? 答 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2.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案 起兴句,引起下文。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之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的气氛,流露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答 案 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3.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分析。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答 案 每章的后四句。反复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4.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怀古咏史类 二十九、《泊秦淮》(七年级上册) (一)文学常识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文学家。 (二)思想感情(主题) 诗人抨击了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三)赏析 1.首句连续用两个“笼”字,有什么作用?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答 案 首句连续用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答 案 “犹唱”的“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2.分析“犹”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前两句是从什么感觉角度写的?写了什么景色?作用是什么? 答 案 前两句是从视觉角度写的,描写了朦胧清冷的景色,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三十、《赤壁》(八年级下册) (一)文学常识(见《泊秦淮》介绍) (二)思想感情(主题) 诗人借回顾历史,设想了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赏析 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答 案 因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 案 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答 案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名句,请从写法的角度谈谈它的妙处。 第10课时┃ 古诗词阅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命题规律与预测 三十一、《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 (一)文学常识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作家。 (二)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