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質大師 品管管理補充資料 第一章 第六節 品質大師之理念簡介 一、Walter A. Shewhart(1891~1967)(Alwan, 2000) 如果有人可被譽為現代品質哲學之父的話,無疑的Shewhart當之無愧,雖然Shewhart最被稱譽的是他發展了統計管制圖,但他對品質領域的貢獻,卻是廣泛得多,在Shewhart的品管經典之作(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ing Product, 1931)中明確指出,公司需專注於顧客且設法滿足顧客,這正是現代品質管理系統的基本信念所在。 一、Walter A. Shewhart(1891~1967)(Alwan, 2000) (1) 認識到變異是無處不存在的,因此,應用統計方法以對過程(Process)作了解、監視並改善。 (2) 應將任何過程的改善視為一系列有系統的步驟。 Shewhart提出一個循環的改善步驟──Shewhart Cycle,現今已被稱為PDCA循環。透過此一循環不斷的運作,才能達到持續不斷改善的目標。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Feigenbaum對品質思想的主要貢獻在於他主張全公司所有部門都應參與品質改善工作,他是第一個將品質由技術專家推動到現場工作人員的人。他的名著─Total Quality Control 在1951年Feigenbaum仍是MIT博士班學生時即已出版,書中他即主張以系統的或整體的方式,要求公司所有的部門都參與品質改善而不光只是製造部門而已,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另一方面,他強調公司應更加重視顧客對公司品質變異的觀感及顧客對公司品質計畫效果的差異,因此,他對全面品質系統(Total Quality System)的定義為:一致化的全公司工作環境,有效的文件,已整合的技術與管理程序,用以導引人們的合作行動,使公司的設備與資訊能在最佳狀態,以確保顧客能對品質滿意以及達到品質的經濟成效。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員應擔負起領導責任,才能真正促使公司成長。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Feigenbaum將品質成本分為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內部失敗成本以及外部失敗成本。並將品質管制的工作分成四部份:新設計的管制、進料的管制、產品管制以及特殊製程研究。Feigenbaum認為品質系統是就特定品質標準去生產和運送產品時,管理與技術程序的整合,因此品質系統應包括(Feigenbaum,1991)下列事項: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Feigenbaum認為一般有四種要不得的錯誤想法或作法(Foster,2001): (1) 溫室品質(Hothouse quality):採用那些胡鬧,未經思考的品質計劃。 (2) 如意的想法(Wishful thinking):認為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就能免去品質的競爭。 (3) 移到海外生產(Producing overseas):認為以眼不見為淨的方式就能解決品質相關的問題。 (4) 品質是現場的責任(Confining quality to the factory):認為現場部門應對品質負起責任,其他部門則完全不管。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基於上述的錯誤想法或做法,Feigenbaum提出改善品質的三個步驟過程(Foster,2001): (1) 品質領導:是品質改善的原動力。 (2) 品質技術:包括統計與那些能用以改善技術的機器設備。 (3) 組織承諾:包括品質努力中的每一個人。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Feigenbaum又進一步提出品質的19個觀念,從而對品質作更詳盡的說明(Feigenbaum,1991;Foster,2001): (1) 全面品質管制被定義為改善的系統。 (2)大Q品質(全公司承諾執行TQC)比小q品質(在生產線上作改善)要來得重要。 (3) 管制是一種管理工具。 (4) 品質管制要求對未合作的活動作整合。 (5) 品質提昇利潤。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6) 品質是一種期望而不是祈求。 (7) 人類會影響品質。 (8) TQC應用在所有的產品與服務。 (9) 品質是一種生命週期的整體考量。 (10)對過程作管制。 (11)全面品質系統包含全公司的作業結構。 (12)品質具有多項作業與財務利益。 二、Armand V. Feigenbaum(1922- ) (13) 品質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