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牛凡课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牛 凡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房颤发生率明显增加 房颤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估计房颤患者每年约800万 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占5-15% 既往认为房颤是一个良性的心律失常过程,对患者的健康与寿命的影响是迁延而缓慢的 近年,对房颤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房颤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使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脑梗塞发生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 房颤的防治作为一个难题就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长期以来,关于房颤的发病机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不管是房颤的多发子波折返学说或者是房颤的局灶学说,均不能完全解释房颤的所有电生理现象 单灶起源和多源折返都参与房颤的形成,前者在阵发性房颤中可能更为重要 现多数学者认为,心房内结构尤其是某些特殊结构在房颤发生与维持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1916年Bachman 博士研究证实Bachman 束(Bachman’s Bundle,BB)是右房至左房的电传导通道 直到1996年才有文献涉及对BB是否为房颤折返环的研究,而对经心内膜消融BB治疗房颤 ,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课题从两部分阐明犬BB与房颤的关系,及其消融方法 争取解决在解剖标志定位和经心内膜电极导管标测双重指导下寻找消融BB的关键点 经心内膜和心外膜途径对BB进行标测和干预 材料和方法 仪器和试剂 GY-6168B型16道电生理记录仪 CG-99A电生理检查刺激仪 自制钩状电极导管 无水乙醇 实验动物准备 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在15~20kg 氯胺酮(20mg/kg)肌肉注射作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支持通气 经第4肋间行侧胸开口,暴露心脏 BB心内膜、心外膜联合标测 心外膜标测电极定位:自制电极分别夹于右心耳及左心耳处,进行心外膜标测 心内膜标测电极定位:行股静脉穿刺插入电极导管至高位右房,旋转导管使其尖端指向房间隔。并和心外膜电极相对应 电生理检查 在左右上肺静脉及左、右心耳采用S1S2、S1S1及burst刺激,每次刺激间隔≥3min 诱发房颤:指固定窗口内至少诱发房颤 3次或3次以上,持续3s或3s以上 不能诱发房颤:所有刺激周长均不能诱发房颤,至少重复3次 干预 在上腔静脉和主动脉根部之间,左右心耳中点处,注射无水乙醇,初始剂量为1ml,直到BB电位消失 在干预后重复上述方案 结 果 干预前后BB电位的变化 6只犬在心外膜和心内膜BB走行处均可记录到BB电位,无水乙醇消融BB后,心内外膜标测到的BB电位消失 图3 犬Bachmann’s Bundle消融后心外膜电位呈右房、左房电位分离 干预BB对房颤诱发率的影响 无水乙醇消融BB前,6只犬在左右上肺静脉均可诱发出房颤 无水乙醇消融BB后,6只犬在左右上肺静脉均不能诱发出房颤 第二部分 经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Bachmann束对犬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仪 器 GY-6168B型16道电生理记录仪 CG-99A电生理检查刺激仪 温控射频消融仪GY-8100 BARD公司温控大头导管 实验动物准备 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15~20kg 氯胺酮(20mg/kg)肌肉注射作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开始电生理检查 BB心内膜标测电极定位 行股静脉穿刺插入温控大头导管至高位右房,大头导管尖端指向房间隔,既为BB走行部位,记录出最佳BB电位 电生理检查 在高位右房采用S1S2、S1S1和快速burst刺激,诱发房颤,如诱发不出房颤,异丙肾上腺素快速静脉点滴,将心率提高20~25%,再行上述方案刺激直至诱发出房颤 诱发房颤、不能诱发房颤同实验第一部分 RFCA BB 采用温控大头导管至高位右房,精细标测出BB电位 射频能量30W,温度50℃,放电120s,间隔3-5min,阻抗80~120? ,至BB电位消失 结 果 RFCA BB后BB电位的变化 6只犬在心内膜BB走行处均可记录到BB电位,RFCA BB后,BB电位全部消失 BB电位消失发生在温度55℃,能量30W,时间120s,RFCA3次以后 图1 犬Bachmann’s Bundle消融前电位变化 图2 犬Bachmann’s Bundle消融后电位变化 图3 射频消融犬Bachmann’s Bundle X线影像 RFCA BB对房颤诱发率的影响 RFCABB前,6只犬在高位右房均可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RFCA BB后,6只犬在高位右房均不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RFCA BB后房颤诱发窗口由3-4个减少至1个,仅持续3~5个心动周期 RFCA后右房ERP较RFCA前ERP明显延长 讨 论 房颤的导管消融即将成为临床电生理医师最主要的日

文档评论(0)

hushuidh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