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崆峒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2015.3.
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崆峒区行政隶属于我省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平凉市政府所在地。本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土地面积1936.18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崆峒区地质结构处于贺兰褶带和六盘山回褶带复合发生作用的地段,褶带是原始水平岩层在地质内营力作用后引起折层位变动,由于地质内营力和水蚀、风蚀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崆峒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地形,分为三种类型:
(1)土石山地:位于安国——崆峒——峡门——大寨一线为界的西南部。按地形系统可分三部分,一是西北部六盘山系,形成于中古代的白恶纪。包括安国以北,地层由各种色彩的砂岩及页岩组成,其上层以青白色砂岩为主,最高海拔达2900米(六盘山),本区境内海拔高度1600——2100米,土壤含砂量大,土层较薄,因地处六盘山背风面,气温温凉,比较湿润,地表多为灌木和草本植物覆盖。二是崆峒山、太统山系,包括崆峒后山,麻武、峡门西南部,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的奥陶纪及中生代的侏罗纪,地质下部为紫色砂岩及页岩,上部为石灰质砾岩,因地质构造的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形成现在的地形,由于该区域的山系形成时间早,表层成土过程的时间亦很长,自然土壤深厚肥沃,植被覆盖较好。三是位于土石山地东南部,峡门、大寨的东南部,地质形成时代与崆峒山相同,地面高低起伏,形成海拔1700米以下的低山地形。
(2)黄土高塬沟壑地形,主要位于本区泾河北岸和南岸小部分地区,地形为侵蚀准平原,第三纪以来,由于地壳内营力作用上升,分化和堆积了红土。第四纪后被大量黄土沉积,上层形成几十米至一百多米厚的黄土层。与此同时,由于地质外营力的作用,长期侵蚀成残塬沟壑,在靠近六盘山系的安国、西阳、大秦、寨河、草峰,靠近太统山的大寨、上阳、峡门,虽然有黄土覆盖,但因受造山运动的作用,使其高度有所上升,且形成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形,这种地形经长期的人为活动,使自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3)河谷阶地。主要是泾河谷及两侧阶地,地层是由河流运载泥沙构成的冲积层,自崆峒山和白杨林以下造成几里至一、二十里宽的冲积平原,海拔高1000——1500米,是农作物的主产地,河谷两岸形成有沙积边堆,谷坡(面山),伸向南北两原的浅沟沟坡地。
3、气候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太阳辐射年总量129.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8.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1.0℃;最冷月1月平均为-5.2℃,极端最高气温35.3℃,极端最低气温-24.3℃;日平均气温稳定≥0.0℃的积温3508.9℃,稳定≥5.0℃的积温3300℃,稳定≥10℃的积温2862.8℃;稳定≥15℃的积温2084.5℃;无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4%。年蒸发量为1468.8毫米,年日照时数2424.8小时,日照百分率55%,平均风速2.1米/分。灾害性气候主要为干旱,霜冻和冰雹。
4、土壤
全区耕地土壤以黄绵土分布最广,约占总耕地的70.5%,其次为草甸土,约占12.2%,其他土类占17.3%。土壤理化性能较好,但肥力差,总的状况是缺氮,少磷,钾不多,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平均为全氮0.08%,全磷0.16%,有机质含量0.6——0.8%。
5、植被
本区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地带的黄土高原东部草原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天然乔木林植被,松栎混交林,分布于崆峒山,海拔1600——2123米,树种以辽东栎为主,华山松多见于陡崖峭壁之上,呈零星分布,林相较整齐。
辽东栎林,分布于南部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多在阴坡、半阴坡呈小块状分布。
山杨林,是仅次于辽东栎的森林群落,分布遍及整个西南部天然林区,生长在海拔1600——2000米处。
沙棘灌丛,遍及整个天然林区,覆盖度一般为30—60%。
山桃灌丛,分布于低山阳坡、半阳坡,生长在海拔1500——1700米处,覆盖度一般为40—80%,高度1—2米。
黄花柳灌丛,分布于沟谷地带,与其它灌木混生。
草本植被,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地带的阴坡、半阴坡和南部山区一线,分布坡度25°以上,代表种类有长芒草,白羊草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崆峒区辖13个乡, 4个农村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 1个工业园区,252个村(居)委会。全区总人口49.99万人,人口密度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