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分子遗传学探究进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刘传新 博士 背 景 中国内地抑郁症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二点四,目前抑郁症患者已超过2600万人,而其中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患者面临自杀的危险。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有100万人以上人自杀身亡,中国在20万人以上,是人类第五位死亡原因;自杀未遂者10~20倍于自杀身亡者,自杀问题及其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主要症状 三大主要症状: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运动抑制 、 抑郁症临床表现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抑郁症病因学 心理社会因素 遗传 生化 神经内分泌研究 电生理学研究 CBF和PET研究 生物节律变化 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学研究进展 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 结 从这五年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近年研究较为接近, 国内某些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但也存在较大差异, 国外研究排第2 位的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而在我国尚无发表这方面的文献或尚无这方面研究。 而我国对国外文献中至少有17.95%的文献所涉及的基因未做研究,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对抑郁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少数几种基因上,研究面相对较窄,是当前研究的一个局限。 而且仅有极少数的基因与抑郁症的关系确定,大多数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只有确定抑郁症与基因的关系才能为将来基因治疗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抑郁症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近年来关联研究较多,但没有完全一致的结果,可能 与以下原因有关: 样本的异质性:通过症状学诊断所得的相同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 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会影响疾病的表现型,所以相同的致病基因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表型; 候选基因至关重要,是否选中靶基因; 某些致病基因在人九中的频率较低 抑郁症遗传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因此有关抑郁症的遗传学研究中,首先要解决样本的同质性问题: 确定恰当的表型,增加样本的同质性:反复发作性;早发性、共病怀等 确定比较合适的抑郁症的内表型也是是遗传同质性的方法:紧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睡眠紊乱、脑电图异常等 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要匹配,可消除某些基因位点上由于基因频率的差异而造成的混杂因素 * * 2003年—2007年 中文抑郁症基因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单位: 篇) 99.98 52 17 16 8 9 2 合计 1.92 1 0 1 0 0 0 FAT基因 1.92 1 1 0 0 0 0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 1.92 1 1 0 0 0 0 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 1.92 1 0 0 1 0 0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 1.92 1 0 1 0 0 0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基因 1.92 1 0 0 1 0 0 NOTCH4基因 1.92 1 0 0 0 1 0 谷氨酸受体基因 5.77 3 0 2 0 0 1 Gβ3基因 5.77 3 0 1 0 2 0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 7.69 4 1 1 2 0 0 载脂蛋白基因(ApoE) 7.69 4 3 1 0 0 0 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 9.62 5 3 2 0 0 0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基因 50.00 26 8 7 4 6 1 5羟色氨酸基因 百分比(%) 总计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年度 2003年—2007年 英文抑郁症基因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单位: 篇) 2.05 4 2 0 0 2 0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基因 2.56 5 3 1 0 1 0 谷氨酸受体基因 2.56 5 2 1 0 1 1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 3.08 6 3 1 2 0 0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3.08 6 2 2 2 0 0 载脂蛋白基因 3.59 7 2 0 1 2 2 Gβ3基因 6.15 12 4 4 2 1 1 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 6.67 13 5 4 2 1 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 F)基因 40.51 79 23 22 14 13 7 5羟色氨酸基因 百分比(%) 总计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年度 100.02 195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